首页 > 文史

一去二三里是谁写的 邵雍一去二三里的作者是邵雍

我相信每个人都听说过《一去二三里》这首诗,小学书里也有。这首诗描绘了简单而简单的田园风光,有美丽的亭台楼阁,整齐的房子,房子前面的花,房子上的烟随风缓缓飘动,这是一幅美丽的画,这么好的诗,哪位作家写?

作者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的作者是邵雍、邵雍(1011-1077年)、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诗人,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省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出生于范阳,即今河北省涿州市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浩、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img]791413[/img]

邵雍16岁,天圣四年(1026年),随父亲到共城苏门山,卜居这里。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他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因为他把父母埋在伊水(河南南省南洛水支流)上。很少有野心,喜欢努力学习,游历世界,体会到道在是矣,然后师从李之才那里学到了《河图》、《洛书》和伏羲八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包括《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在洛阳定居,以教授为生。嘉佑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称安乐先生。旅行时,你必须坐一辆小车,由一个人牵着。宋仁宗嘉佑和宋神宗熙宁初两次被举起,都说自己病了。熙宁患病十年(1077年),终年67岁。宋哲宗元佑给了他一个死后的康节。

对一到二三里的赏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线性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八九十朵花”两句变成了点状视觉印象:亭台楼阁,鲜花盛开。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一句话都安排了一个量词,即“里面”、“家”、“座”、“枝”。

这首诗新颖多变。每句话还安排了两三个数字:“一”字开头,“二三”、“四五”、“六七”嵌入句中。“八九十”又回到了句首,按照自然数字,用小路、烟、村、亭、花编织了一到十个汉字。随着诗歌和画面的自然排列,只用了几笔就形成了一幅自然、简单、朦胧的山村风景画。

[img]791414[/img]

内容一去二三里

诗的内容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楼阁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主要说走到二三里远,有四五个家庭生着炊烟。路过六七个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朵花。一个孩子,带着妈妈的衣服去奶奶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经过一个小村庄,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烟。当他们累了,看到路边有六七个亭子时,他们走过去休息一下;亭子外面,鲜花盛开,孩子们看得越多,就越喜欢它。他们伸出手指,说:“八枝,九枝,十枝
..他想把一枝折下来。


一去二三里是谁写的 邵雍一去二三里的作者是邵雍一去二三里是谁写的 邵雍一去二三里的作者是邵雍

,,

  • 宋真宗亲手为三个男人戴花有什么暧昧?宋真宗秘史
  • 为什么宋真宗亲自为大臣戴花?宋真宗即将前往泰山封禅,命令中心让陈尧老留在东京,马知节是大都市的巡逻大使。在离开首都之...

  • 另一方面,著名大臣王安石教唆宋神宗[享受世界财富]
  • 在西宁的第一天,宋神宗在与王安石交谈时称赞汉文帝宁愿取消建筑露台的计划,也不愿为世界省钱。王安石应该鼓励神宗以汉文帝...

  • 宋朝最短命的皇帝:宋哲宗赵煦有着怎样的人生
  • 宋哲宗赵煦即位时只有10岁,虽然年纪很小,但坐在朝廷上却是神情庄重,言谈举止不失帝王风度。史书上说他“天表粹温,进止中度...

  • 王安石变法注重风俗习惯的变化:通过多种方式消除奢侈腐败的风俗
  • 宋神宗执政时,宰相王安石力主变法,为后人所熟悉。然而,王安石并没有放弃“改变习俗”,而是认为改变习俗和立法同样重要,即“...

  • 古代历史上最孤独、最有争议的改革家是谁?
  • 宋神宗赵旭是历史上有争议的君主。这一切都来自于他的改革和创新。在封建制度下,他不诚实地一步一步地走上前人铺就的道路。...

  • 宋哲宗:北宋最短命的皇帝却少有大志
  • 宋哲宗赵煦即位时只有10岁,虽然年纪很小,但坐在朝廷上却是神情庄重,言谈举止不失帝王风度。史书上说他“天表粹温,进止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