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君城是一对“对子城”,分别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振兴乡东南部和东部,分别称为“郎君西古城”和“郎君东古城”。它在清末的文献《黑龙江舆论地图》和《清帝国全图》中被记录和标记,称为郎君城。这座城市的地址以位于松花江干流沿岸,靠近当地的“郎家渡口”命名。东西古城相距约1.5
公里。
[img]780816[/img]
唐原县振兴乡振兴村东北位于唐原县西古城 东距松花江约2公里处
公里。城址位于三江平原西部,小兴安岭东南麓,松花江下游左岸,南西南部为黑鱼泡湿地自然保护区;东南14
公里与位于松花江右岸的瓦里霍吞城相望,南距华川县9个城市 公里。城市地势相对平坦。城址平面为不规则矩形,城墙夯土,东墙长200 米、西墙长250
米、北墙长450 米、南墙长470 米、周长约1370 米。墙外有护城壕。现在南墙、西墙南段、东墙南段都是松花江堤坝叠压的。墙壁存放高度为2 米,基部宽9
米,上口宽2米。墙外有马面,北墙有5米。 个、西墙有3 东墙北段有一个,一个 1、东墙南段和南墙因修建河堤而被破坏,导致马面消失。通过钻探,在南城墙外发现了马面5
东城墙南段发现马面3 一个。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角楼1 座位。西墙南段有一个带瓮城的门址。城址内有许多布纹瓦和轮制灰陶片。
东古城位于唐原县振兴乡古城东南100 米,西距松花江约4米 公里。城墙为夯土版,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2000。 米,南北宽150
墙垣存高1.5米 上口宽1.5米 米,基部宽6 米,周长700 米。墙外有护城壕。现在南墙被松花江堤坝折叠。墙壁的外端有马面,北墙和南墙有3个
东墙和西墙各有2个 1.东北和西北各有1个; 座角楼;东古城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子城,子城平面呈菱形。城址内地表面分布着少量陶器等遗物。
[img]780817[/img]
根据城址的形态特点和出土遗物分析,两个城址的时代是辽金时期。郎君西古城和郎君东古城考古工作较少。为配合三江治理松花江干流治理工程建设,2015年
年11 1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专业考古钻探队对两个城市地址的南部地区进行了考古勘探,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地址的形状和范围;在此基础上,2016年 年6~7
1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郎君西古城相关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
及瓮城西门址
郎君西古城西墙南段有一个门址,外面环绕着瓮城,瓮城门向南开放。瓮城墙大部分保存良好,门址位置被旧坝址折叠。重点探索瓮城和西门址,确认西门址的形状、瓮城墙的方向和外沟的建设。5布置在瓮城×5
米探方19 清洁面积约475 平方米。
瓮城平面大致为马蹄形,围绕西门址修建城墙,南与西城墙交界处有缺口,应为瓮城出口。瓮城南北长约18.1、东西宽约17.6米。经钻探,西门址宽约5.5
瓮城出口宽约9.4米 米。
[img]780818[/img]
由于河流冲刷和坝址建设,瓮城遗迹严重损坏,遗迹不多。河堤较宽,门址堆叠在下面。这一次,没有清理到门址的具体位置,只了解瓮城墙的结构和施工方法。瓮城遗迹清理道路一段;可见多次洪水淤积。瓮城发现了大规模的夯土基础分布。
瓮城堆积简单。第一①厚度为0.1~0.25的表土层
大米。深棕色,土壤疏松,植物根系多,残砖少,瓦片少,石块少。第一②层为黄褐色砂,厚0.15~0.35
米。土质疏松,含有大量的砂粒,比较纯净。第一③夯土层为0.2层~0.3层
米,土层比较密实纯净。这种夯土层可能是瓮城的路面垫土层。夯土层下为纯淤砂,即生土层。
考古发现辽金时郎君西古城 城墙内外都有壕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