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揭秘:为什么科举考试在唐朝历史上如此流行?

中国的官员选拔制度发生了变化。先秦时期的官员选拔大多依靠世袭制。如果一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就做出了贡献,并被封为医生,他死后的儿子往往会继承医生的职位。当时诸侯封地叫国,医生封地叫家,所以中国古代有所谓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然而,这种世袭制有很大的弊端。一国之君,如果贤明那还可以,如果昏庸,可以为祸不浅。一个普通的傻瓜,最多只是在家里乱搞乱闹,但是一个国君,如果是傻瓜,就会伤害到成千上万的人。但关键是,很多昏君不认为自己是昏君,而是把一些告诉他们该怎么做的人当成不服从的大臣,把一些邪恶的恶棍当成国家的忠诚。世袭制度,流弊广。

[img]776329[/img]

在汉代,官员选拔主要依靠推荐。推荐的主要名称是孝廉和秀才。汉代特别推重孝道,所以汉代皇帝多冠以孝字。孝顺自然是尊重孝顺父母的人。古人常说忠臣必然来自孝子之门,这是有道理的。一般来说,能孝顺父母的人,终于可以爱国家和人民了。秀才精通一些经典,如儒家经典、《尚书》、《诗经》等。相对而言,推荐秀才的比较少,推荐孝廉的比较多。翻翻《后汉书》,绝大多数官员都走孝廉之路。

为什么呢?孝廉比较容易作假。秀才一定要精通典籍,两个人一聊天,彼此有多少墨水就清楚了。但孝顺不孝顺,关键是看家长和村民的评价。然而,在历代,只要是有利可图的事情,就会有人作弊。在汉代,孝道可以成为一名官员,越孝道越受到赞扬,因为有实际利益,那么父母和邻居就会参与欺诈。因此,推举制度的弊端也出来了。过分重视考察人员的正直和公平。你说他孝顺就是孝顺,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出现可以说是选官制度的重大突破。

[img]776330[/img]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分为多种,其中更重要的是进士科和明经科,其他明法、明算等都有专项调查。当时最受重视的是进士科。当时有人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即使明经三十岁考中年纪大了,五十岁考中进士,也算年轻了。据说唐太宗时期,每年有800或900人参加进士考试,但有多少人被录取呢?但是二三十人,录取比例不到3%,远比现在的高考难,甚至硕士博士。而当时能来京城参加进士考试的,本身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才子。唐高宗在位33年,总共录取的进士只有500人。纵观整个唐代,一年录取的进士科人员不超过34人。

既然录取人数这么少,为什么几百年来还有人蜂拥而至?原因也很简单。进入士科后出官会很方便。唐代很多著名的大臣都出生在进士科。如王波、王维、刘志数、陆志、颜真卿、白居易、韩愈、刘宗元等。唐代很多著名的作家、思想家、政治家都来自进士科,所以后人称进士科为“将相科”。

[img]776331[/img]

史料中还记载了唐高宗宰相薛元超曾经说过的话:“虽然我很有钱,但很遗憾,第一件事就是不能以进士入仕。”即使身居将相高位,如果不是进士出身,还是会后悔的。


揭秘:为什么科举考试在唐朝历史上如此流行?揭秘:为什么科举考试在唐朝历史上如此流行?


  • 科举制对唐朝有什么影响?对唐朝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 你知道科举制度在唐朝的发展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吗?不知道也没关系,告诉你。 为什么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根据历史...

  • 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哪个皇帝创立了?
  • 科举制度从哪个朝代开始?哪个皇帝创立了? 答: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文帝杨坚创立。 中国科学体系是中国历史上考试...

  • 隋朝真的创立了科举制吗?其实南北朝就有了
  • 科举考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它提供了阶级崛起的渠道,为朝廷带来了稳定的人才流。现在最早形成的科举考试制度被公...

  • 什么时候废除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废除时间
  • 什么时候废除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废除时间 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度 1905年9月2日,在中国延续了1300年的科...

  • 杨迪皇帝是如何改革科举制度的?官场以[试策]取士
  • 自西汉以来,中国的主要选拔制度一直是检查和举报制度。朝廷派遣当地特别官员,选拔当地人才,并推荐朝廷当官。然而,这一制...

  • 解密:中国在科举考试前实施了什么样的选拔制度?
  • 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 [img]778465[/img] 西周时期,天子分封天下。天子、诸侯、卿、士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