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卧薪尝胆]:是越王勾践还是孙权?

导读:卧薪尝胆是大家早就熟知的典故。我们都被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勇气所感动。但如果追溯历史根源,卧薪尝胆并非越王所为,这些经历是后人为了突出越王形象而加上的。传统上,“卧薪尝胆”应该发生在春秋时期。而在所有记载春秋史事的史料中,当推《左传》和《国语》时,记载最原始、最可信的。但翻看这两本书,你会发现令人失望甚至困惑的线索。

[img]773029[/img]

《左传》在“定公”和“哀公”两部分,以及《国语》在“吴语”和“越语”部分,虽然都详细描述了越王勾践的生活故事,但都没有提到“卧薪尝胆”,哪怕只是语言片。

这种不约而同的历史记录让人感到困惑和困惑。

“卧薪尝胆”是一个合成词,是“卧薪”和“尝胆”两件事的总称。至于“尝胆”,春秋史料一片空白,直到汉朝才有原始记载。

对于“尝胆”这件事,春秋史料一片空白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撰写《越王勾践家族》时,首次将《越王勾践》写入《史记》,但没有提到“卧薪”;东汉学者赵烨在写《吴越春秋》时,虽然也谈到了勾践“在家里出去品尝”的事情,但仍然没有“卧薪”的描述。

直到唐宋时期,越王勾践才开始说“枕戈尝胆”。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壮游》中曾说过“枕戈亿勾践”。

越王勾践“出则尝胆,卧则枕戈”

北宋学者王洙注释说,越王勾践“出则尝胆,卧则枕戈”。南宋初年,李纲曾在《议国是》中说勾践“枕戈尝胆励志”;《论使事札子》中还说:“勾践枕戈尝胆,卒以报吴”。古代的戈,是一种兵器,显然不是传说中的干柴硬棒。

可见,从春秋到两汉,到唐宋,勾践“卧薪尝胆”的事情一直没有明确记载。

北宋文豪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中首次出现了“卧薪”和“尝胆”这两个词。苏轼显然尊重三国风云人物孙权。在游戏性质的书信体文章中,苏轼穿越时空隧道,用大胆丰富的想象力模拟孙权的语气写道:“...仆人死后,卧薪尝胆,哀悼太阳和月亮的逾迈,哀叹自己的名声,承担先臣的忠诚,成为伯符知人之明。”

[img]773030[/img]

孙权是否“卧薪尝胆”,《三国志》和《汉书》都没有记载,甚至在《三国演义》小说中也找不到任何线索。由此可见,孙权的“卧薪尝胆”纯属苏轼的虚构和捏造。即使有,也与越王勾践无关。

然而,苏轼毕竟是苏轼。作为北宋后期的文坛领袖,作为半个世纪著名的作家,他的文章影响力巨大,他首创的“卧薪尝胆”字也广为流传。

@ 南宋时期,曾开、真德秀、黄震等爱国官员学者无法满足南宋的一半。他们经常回忆起越王勾践的英雄事迹。在他们的奏章和讲述中,他们反复提到勾践有“坐薪尝胆”或“躺薪尝胆”的事情,无非是拿勾践说话,从侧面敲打一直懦弱无能的南宋皇帝。

与此同时,许多学者也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观点。

例如,南宋学者吕祖谦在《左传说》中表示,吴王夫差曾“坐薪尝胆”。明代学者张溥在写《春秋国论》时说:“夫差即位,卧薪尝胆”。后来,清代历史学家马在编写《左传事纬》和《解读历史》时,仍然以吴王夫差的名义将“卧薪尝胆”系在一起。

在同一时期和针锋相对的两个对头上使用一个成语典故,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许多学者仍然愿意做“卧薪尝胆”的事情 加在越王勾践中

然而,许多学者仍然愿意在越王勾践中添加“卧薪尝胆”的东西。

清初大才子吴乘权在编写《纲鉴易知录》时记载:“勾践反国,是苦身焦虑,卧薪尝胆”。蒲松龄在一对广为流传的对联中也明确写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究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表达了他对项羽、勾践丰功伟业的无限感情,以及他对自己的无奈和自我鼓励。后来,乾隆时期的作家蔡元在修订后的《东周列国志》中说:“(越王勾践)累薪而卧,不需要床垫;他害怕坐在卧室里,所以他必须尝尝他的饮食和日常生活。这样,关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才越来越广泛,直到今天。许多人对“卧薪”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宋代 可能不同意

[img]773031[/img]

很多人对“卧薪”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宋代,可能不同意。他们认为,《吴起春秋》中所记的越王勾践“目卧攻之以辽”,这种“辽”菜积累多了,就变成了“辽薪”,意思是“卧薪”。所谓“辽”,清代学者马瑞晨曾解释为“辛苦之菜”(《毛诗传记通释》第六卷)。

他们认为越王勾践日夜努力工作,眼睛累得想睡觉(“目卧”),所以他们用辛辣苦味的辽菜(“辽薪”)刺激眼睛,消除睡意。据说“尝胆”是为了让味觉感到苦,“卧薪”是为了让视觉感到苦,但把“卧薪”说成睡在硬柴上显然是一种误解。

汉代以来一直记得的“尝胆”和宋代以来才看到的“卧薪”,是历史上真的发生了什么,还是出于误传?越王勾践曾经“枕戈尝胆”,还是“卧薪尝胆”?“卧薪”是想在睡觉的时候用“辛苦的菜”刺激眼睛,还是睡在硬柴上磨炼筋骨?似乎很难理解这些问题。

一个“卧薪尝胆”的中国成语,以孙权、勾践、夫差三个不同人物的名义被历代名人附会,最终被大多数人普遍“锁定”在越王勾践身上。由此可见,人们对这个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充满了赞美、赞美和对成功的渴望。

事实上,在这个成语中,是否有确切的历史典故,发生在哪个历史人物身上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它已经普遍成为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国家不愿落后、不断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这是这个被争论甚至误解了几千年的成语留给中华民族的无限财富。


[卧薪尝胆]:是越王勾践还是孙权?[卧薪尝胆]:是越王勾践还是孙权?

,,,

  • 三国唯一的战神父子:孙坚和孙策驰骋江东
  • 乱世三国时期,英勇的战神很多,但战神有多短命,吕布死了。关羽、张飞等人虽然有后代,但后代与前辈的武力值相比打折太多,...

  • 孙权与勾践:揭秘历史上美人计大师谁更强?
  •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东吴地图创始人孙策临终前将印章交给弟弟孙权,并告诉他:“举江东之众,决机两阵,与世界竞争,清不如我...

  • 吴王阖闾:春秋第一奸雄 带领吴国步入一个新纪元
  • 楚庄王之后,春秋近百年没有霸主出现。吴王阖闾的横空出世,彻底颠覆了中原诸侯争霸的正规途径,这是,他太阴狠了。说起来,吴...

  • 勾践卧薪尝胆了多少年?勾践是一个怎样的人
  • 勾践大家都熟悉的不得了,卧薪尝胆啊,打入敌营啊,隐忍不屈啊,多能耐啊。猪狗不如的日子过了十年啊,卧薪尝胆养精蓄锐了十...

  • 中国古代历史上四大美女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是历史上公认的四大美女。然而,这四位美女一生都被所谓的乱伦所困扰。事实上,他们所谓的乱伦行...

  • 揭秘:商圣范蠡师承何方?以及一生命运如何
  • 范蠡的老师是计然,他是春秋时期著名大家,传其本名为文子,乃是老子的弟子,博学多才,无所不通。计然收下布衣范蠡为徒,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