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玄宗来说,天宝十四年是不寻常的一年。今年,众所周知的“安史之乱”爆发。一年六月后,安禄山突破潼关。6月13日黎明时分,仓皇的唐玄宗李隆基带领家人、亲信——杨贵妃姐妹、王子、妃子、公主、孙子、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等人逃离长安。有很多名字。事实上,没有多少人。除此之外,还有一小群宦官。共有3000名禁军队员保护了他们。
[img]771845[/img]
逃亡队从延秋门出宫。沿途经过县城,没有东西吃,县长跑了。中午,唐玄宗还没吃东西。杨国忠给他买了一些蛋糕来填饱肚子。这个饥渴的时候,普通人还是很可爱的。有的献米饭,有的献小麦,有的献大豆;那些皇帝和孙子孙女看到了食物,手里拿着它们,狼吞虎咽。他们很快就吃光了,但他们还没吃饱。
这一幕很悲惨,大家都哭了,唐玄宗也掩面而哭。
老先生郭从金对唐玄宗说:安禄山对世界的伤害不再是一两天。有人曾经去首都告诉他,陛下去杀了告密者。安禄山有机会实施叛乱,导致陛下流亡。还记得宋吗?
当宰相经常向陛下提出建议时,世界可以和平。然而,近年来,大臣们禁止提出建议,大多数都是奉承。这样,陛下对宫廷以外的事情知之甚少。宫外的大臣们很早就预料到事情会发展到今天,但谁敢说呢?只有今天,大臣们才敢发自内心地说话。
郭从金的话是对的,但不幸的是,这是马后炮。首要任务是填饱肚子,而不是反思。唐玄宗轻轻地回答说:这是我的不聪明,后悔已经太晚了。然后,命运士兵分散到每个村庄寻找食物,同意不时,也就是说,从下午1点到3点,回到原地,然后向前走。
半夜,他们到达金城县,县长跑得很早,人们几乎逃跑了。家里还剩下一些食物和锅碗瓢盆。士兵们自己做饭睡觉。驿站里没有蜡烛。每个人都睡在对方的枕头上。在这个时候,他们无法分辨高贵和卑微。活着是主要的。
[img]771846[/img]
6月14日,逃亡队抵达马尾驿。这个地方在今天的陕西兴平县西北23英里处。经过几天的努力,所有的士兵都又累又饿,抱怨不已。就在这个人极度不稳定的时候,王子李翔突然发动了政变。历史上叫马尾兵变。
关于马尾兵变,旧史记载中说,真正的发动者和策划者是龙武将军陈玄利。他鼓励王子李翔通过王子的亲密宦官李辅国采取行动。王子李翔是被动的,李辅国只是一个中介。
但是,旧史的记载是为尊者忌讳的。这不是历史真相。
事实是,政变已经计划了很长时间。事实上,早在长安,政变就悄然开始了。王子李翔与亲信密谋后,派李辅国拉拢陈玄礼,等待与杨国忠打交道的机会。李辅国仍然是中介。
6月13日,唐玄宗从京师逃出,全队只有3000人,王子李享断后有2000多人。它包括精锐的禁军部队,称为飞龙禁军。广平王和建宁王的李翔的两个儿子“典亲兵从”。这是政变的好机会。以往唐朝宫廷的政变都要想尽办法突破玄武门,胜算往往只有50%。这一次,君臣逃离宫廷,来到荒野,利用禁军发动政变显然是稳操胜券。
一个好机会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另一个更好的机会。坏事也是如此。没有最坏的,只有更坏的。就在疲惫的士兵心不稳定的时候,杨国忠骑着马从马尾驿站出来,被一群吐蕃使者拦住,说他们不吃东西,想回到吐蕃。就在这时,禁军中有人喊道:杨国忠和胡俘谋反。
杨国忠惊慌失措,担心自己说不清楚。他想骑马离开。一支冷箭射来。杨国忠的中箭落在地上,一群士兵过来砍死了他。他的儿子和韩国妻子也被士兵杀害了。
随后,陈玄礼向唐玄宗上奏:“国忠谋反已被杀,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
这一系列行动非常迅速,即将眨眼。就像一篇好作文,首尾呼应,非常到位。杨国忠一被杀,陈玄礼就跳出来代表禁军士兵讲述他们的担忧——如果杨贵妃还留在皇帝身边,杀杨国忠的士兵心里就不会安宁,军心也会更加慌乱。
这是一个明显的威胁。一边是江山,一边是美女。你更喜欢哪一个?
[img]771847[/img]
唐玄宗沉默寡言。他认为杨贵妃在深宫生活了很长时间。即使杨国忠谋反,她怎么知道?她是无辜的。杀死她就是杀死无辜的人。
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如果你不杀死杨贵妃,军队就会感到困惑,这不仅是失去国家的问题,而且你陛下的生命可能很难挽救。
此时,高力士还起诉唐玄宗:贵妃确实无罪,但士兵们已经杀了宰相,贵妃还在左右。士兵们怎么能安心呢?陛下只有审时度势,才能保持安全。
唐玄宗感到一种无力回天的虚弱。无奈之下,只好命高力士传诏,给杨贵妃死。
马尾驿迷雾:杨贵妃本人不是被吊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