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明成祖朱棣在历史上名声不好?

在明朝历史上,明朝永乐皇帝朱迪是仅次于明朝太祖朱元璋的皇帝,但在明清历史记载中,永乐皇帝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在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中,明朝的皇帝更加不幸。他们从头到尾都提到了朱元璋,甚至连以前同情的崇祯皇帝也被删除了。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

[img]773080[/img]

第一,朱棣离朱元璋太近了,很多事情都被朱元璋的光芒所掩盖。

朱迪在位的时间离他父亲朱元璋在位的时间太近了,这让很多人只记得洪武皇帝朱元璋。这与唐高宗李治非常相似。事实上,唐高宗李治的能力并不是很差。当君主绰绰有余。但他的命苦,前面是神文圣武“天可汗”李世民,后面是唯一的女王武则天,这注定了李治的默默无闻。在许多影视剧中,李治一直以懦弱的废物形象出现。朱棣的情况也很相似,朱棣在位期间的两件大事不得不提及,一件是建立了内阁大学士学位,间接恢复了一定的相权。还有五次针对蒙古的大规模北伐。

不幸的是,他的父亲朱元璋太强壮了。虽然朱棣五次北伐蒙古,但他的收获并不大。他完全被朱元璋“驱逐胡虏,重新开放宋天”的功劳所掩盖。至于内阁大学士的设立,其实是在内阁学士的基础上设立的,这也是朱元璋的功劳。郑和下西洋的壮举确实给中国带来了无限的威严,但同时也让大明朝惨败。从南洋获得的收入不到明朝为这些行动支出的十分之一。朱迪的孙子朱瞻基登基后,他立即停止了这项只赔不赚的生意。到了明朝中后期,连明朝人都忘记了自己的航海壮举,更别说以后的人了。

[img]773081[/img]

二、朱棣靖难之战一直是大逆不道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朱棣再也没有任何顾忌,在侄子朱允登基的第二年就发动了叛乱。明朝的皇位与朱棣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朱元璋在建国初期就立朱为王子。随着朱迪的成长和战功的积累,他对哥哥朱标越来越不满,但毕竟他是哥哥,朱标的能力也不差,导致朱迪不敢真正动手。不幸的是,朱标死在朱元璋面前,使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朱元璋死后,孙子朱允继承了皇位,称建文皇帝。这是朱元璋留下的法定继承人,具有最高的正统性。

毫无疑问,朱允的父亲是王子朱标,朱允是直系的继承人。但1400年,朱棣被迫发动靖难之战,经过两年的战争,攻入南京,自己成为新皇帝。此后,建文皇帝几乎在明朝的官方记载中消失了,明太祖朱元璋在位的31年改为35年。而朱棣本人也成了马皇后的儿子,这真是让人欲哭无泪。明朝时期,中国传统教育发展畸形,走进了无法自拔的死胡同。这种教育模式培养的人才以忠于君主为最高宗旨,这使得这一政权的合法性在永乐、洪熙、宣德三朝一直受到极大质疑。

三、得罪文人的朱迪,遭到了文人的报复

[img]773082[/img]

当朱迪第一次进入南京时,南京的许多忠诚的大臣选择了自杀,具体数字有数百人。朱迪杀了一个人,导致他与全世界的文人为敌。这个人就是方孝茹。方孝茹激怒朱棣后,朱棣用各种酷刑折磨这位道学先生。同时,为了起到震慑作用,杀死了方孝茹的十族。这些朱棣当时似乎什么都没有,但朱棣太小看方孝茹,也太小看文人。方孝茹当时在文人中的地位简直就是领袖或“亚圣人”,朱迪杀了他后,全世界的文人都被他得罪了。朱迪一直饱受骂名,整个永乐一朝。

这些文人虽然不能把朱棣做什么,但却能把朱棣弄臭。别忘了写书的史官也是文人,这注定了永乐皇帝的悲剧。史书中关于朱迪的记载很能说明问题:“文皇少长习兵,根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虚弱,长驱内向,奄奄一息。即位后,练习节俭,水旱朝夕振动,无阻塞。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到了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危三十国。广阔的陨落,远迈汉唐!成功的君烈,卓乎盛!然而,在革除之际,倒行逆施,羞德也可以掩哉!关键是后几句几乎抹黑了他的一切。


为什么明成祖朱棣在历史上名声不好?为什么明成祖朱棣在历史上名声不好?

,,,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

  •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又是怎么消灭张士诚的
  • 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1356年,建都平江,消灭陈友谅后...

  • 纵欲时代:明朝历史上最难得的模范夫妻?
  • 明朝是一个纵欲的时代。朱元璋开国以来,发动了建妓院、增税的“革命”,鼓励土豪劣绅召妓嫖娼。从此,明朝进入了放荡放纵的时...

  • 揭秘:明朝真正让朱允炆失去江山的人是谁?
  • 说到方孝茹,我们会立刻想到一个词——忠臣。作为建文帝的得力助手,他为建文帝的失败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的,作为一个资深儒家...

  • 齐泰是谁?齐泰是怎样的人?齐泰最后有何结局
  • 齐泰作为洪武帝和建文帝时期重臣,特别是建文帝时期,齐泰支持建文帝的削藩政策,更是备受重用。建文初年,齐泰与黄子澄同参...

  • 揭开朱元璋的吃口 小时候挨家挨户讨豆腐吃
  • 朱元璋和“珍珠玉白玉汤”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名字。有点不同的是,在著名相声演员刘宝瑞的单口版中,他在去世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