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考古学家在省会南昌市青云谱区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发现了该省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古墓。专家们最初将其识别为六朝时期的古墓。墓中发现的“豫章国海昏县”几个字,再现了千年前神秘“消失”的海昏古城的线索。
[img]771995[/img]
南昌博物馆馆长李国利率先参观了这座古墓,他告诉记者,这座古墓保存完好,没有被盗的迹象。墓地面积约40平方米,属于中大型墓地。它的结构也很奇怪,在江西很少见。
古墓是砖墓,整个墓用平砖卷成拱形,平砖上雕刻着精美的网钱图案。考古专家认定,古墓建于东汉末年至两晋之间,是六朝时期的古墓,距今约1200年。
专家在古墓后室门口的三块墓砖上发现了一些字。经李国利仔细鉴定,初步确定写有“豫章国海昏县”、“徐××,年五十三等字样。
[img]771996[/img]
“海昏县”这个词让考古学界和文化界人士兴奋不已。今年早些时候,考古学家还在南昌同一地区发现了写有“豫章县海昏县”字样的文物。虽然这些还没有完全揭开几千年前海昏古城消失的谜团,但足以证明古城的存在。
据史料记载,海昏古城是汉代张郡豫所辖的18个城市之一。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立海昏县,位于与吴城镇隔河相望的芦潭村附近。
这个低洼的鄱阳盆地原本人烟密集。随着湖水的不断入侵,南朝宋元嘉二年(公元四、二、五年),大海昏暗,商人和居民搬到了地势较高的吴城。因此,民间一直有“沉入大海,漂浮吴城”的传说。
[img]771997[/img]
据悉,古墓中出现的“豫章国”这个词也是第一次被发现。相关专家认为,“豫章国”是当时皇帝对有功之臣的一种奖励。早在南朝的宋朝(420-479年),就有“豫章国”的说法。但与这次发现的古墓中的神秘主人有什么关系,还有待实物出土证明。
海昏古城的发现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尽管许多历史古城被埋在地下。但随着我们的努力,这段文明迟早会再次出现。
海昏古城未解之谜 南昌六朝古墓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