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挖掘如火如荼。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墓主的身份是西汉历史上只当了27天皇帝的刘贺吗?目前还不确定。可以肯定的是,第一代海昏侯是刘贺,是历史书称赞“倾国倾城”的李夫人的孙子。
刘贺可以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成年皇帝。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但也不算太坏。《汉书》没有将其列入皇帝本纪,但他精彩的性格和精彩的经历确实让人捧腹大笑。从外表上看,作为绝代美人的孙子,史书上记载的他的外表似乎与“帅”无关。
海昏侯其人:
肤色黑 眼睛小 患风湿
刘贺的祖母是汉武帝最喜欢的李夫人。这位妻子的外表绝对不亚于西施。她的哥哥李延年为她的歌赞美她的外表:“北方有美丽的女人,绝世独立,一顾美丽的城市,一顾美丽的国家。”
作为李太太的孙子,刘贺看起来怎么样?《汉书》记载:“青黑,小目,鼻末锐卑,少须眉,身体长大,萎缩,行走不便。”肤色不是很好,黑黑的,小眼睛,鹰钩鼻子,但是长得很低,眉毛和胡须稀疏,风湿,走路不方便。我好像为他的祖母感到难过。我不是很帅。唯一值得称赞的是我很高。
和他的祖先刘邦相比,又怎么样?据史记载,刘邦很高,“隆准龙颜,美胡须,左股有72个黑子”,鼻子高,胡子长,比刘贺帅。
《汉书武五子传》中对刘贺的历史价值非常珍贵。隋朝以前中国历史人物的大部分肖像都没有传下来。他们只能通过文字描述来猜测自己的外表。描述越具体,就越有价值。例如,刘贺的肖像文字可以让人们想象汉朝皇室人物的风格。我不知道这对海昏侯墓主的鉴定是否有效?
[img]117274[/img]
奇葩经历:
一路狂奔登基 无数累死坐骑
刘贺原本是昌邑王,分封在巨野。他是汉武帝的孙子,祖母李夫人生刘波,刘波生刘贺。
公元前74年,汉朝昭帝刘弗陵去世,年仅21岁,无子女。汉朝昭帝是汉武帝和钩益夫人出生的。他非常聪明,为汉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历史上著名的“盐铁会议”是他在位期间举行的。这是一次罕见的古代经济会议,在中国经济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汉昭帝去世后,辅政大臣霍光与众臣商量,推荐昌邑王刘贺当皇帝。征召刘贺继承王位的诏书到来时,正是深夜,刘贺在火烛下打开了诏书。中午,刘贺出发前往长安,黄昏时分前往定陶,走了一百三十五里。当然,一路上辛苦的不是他,而是他的坐骑。匆忙的结果是一路上累死的坐骑。“侍从马死相望”,马的尸体一路横卧,场面太惨烈了。
与他的祖先汉文帝相比,刘贺显得太轻浮了。汉初平定诸吕之乱后,迎代王刘恒为皇帝。刘恒没有刘贺那么担心。他先派叔叔去长安打听消息,等消息确定后再决定去。离长安城50英里的时候,他派宋昌先进城探路。刘恒在逐步实施并确认没有危险后,小心翼翼地上任登基。
而且刘贺的死亡行为,说明他是一个非常不耐烦的人,真的是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更奇妙的是,刘贺到济阳时,派手下一路买叫声特别长的鸡,“求长鸣鸡”,同时还要买竹杖。他要去长安登基,还想念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真是让正常人无法理解。而且他一路上还为非作恶,命令一个叫“善”的仆人,沿路掠夺女子,关在用来运衣服的车上,“以衣车载女子”。
郎中令龚遂再也受不了了了。问刘贺,有必要一路上做这么多荒谬的事情吗?刘贺死了,一再否认。龚遂是个聪明人。他进一步劝说刘贺的否认:既然不是你的意思,那么被称为善良的奴隶正在毁掉你的声誉。让我们看看。刘贺别无选择,只能下令打一顿善痛,交给执法机构处理。
刘贺来到长安广明东都门,龚遂说:这次我们不仅来登基,还来丧葬。当我们看到国都的大门时,我们会哭。刘贺居然说:我不哭,我的声音不好,“我痛,我不能哭”,所以我粗心大意地过去了。根据封建礼仪,皇帝死了,继任皇帝想哭,而且,根据他的年龄。虽然汉昭皇帝刘弗陵比刘贺年轻,但他是刘贺的叔叔。
事实上,刘贺还在当昌邑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劣迹。据记载,汉武帝死后,刘贺还“游猎不止”。
神秘解读:
27天后,皇帝做了坏事 却炒红了一部《尚书》
刘贺只当了27天皇帝,连四周都没满,就匆匆下台了。短短27天,刘贺就像从封地赶到长安一样,匆匆忙忙地做荒谬的事情。据史书记载,他命令各官署在极短的任期内向各地征用1120次物资,平均每天超过40次,经常让人喘不过气来。
[img]117275[/img]
刘贺的精彩表演引起了满朝文武的不安,尤其是辅政大臣霍光。在与大臣们焦急讨论后,他决定赶走刘贺。于是,刘贺匆匆当皇帝,匆匆下台。
刘贺回到封地后,后来从王降为侯,封海昏侯,被赶到江西南昌,因此在称“废帝”的同时,又称海昏侯。
刘贺在长安表现得不称职,当然也有人劝诫,其中著名的是夏侯胜。夏侯胜当时是光禄大夫,更重要的是,他是本文《尚书》的权威研究者。当秦朝焚书坑儒时,博士伏生把手中的《尚书》藏在屋壁上。到了汉朝,伏生从墙上拿出《汉书》的时候,很多页面都被打破了。到汉文帝的时候,伏生已经九十多岁了。赵错去伏生家,由伏生口授,赵错笔录,整理出《尚书》,是汉隶写的,不同于古文《尚书》,所以叫今文《尚书》。
夏侯生致力于本文《尚书》的研究,也关心当前的政治。当他看到刘贺的荒谬行为时,他忍不住建议他。有一次,夏侯生看到刘贺又出去打猎,上前劝阻:“天久阴不雨,臣下有谋上者。”天总是不下雨。有些臣子想计算皇帝。
刘贺没有听,而是把夏侯胜放进了监狱。当时,霍光正在考虑废除刘贺。当他听到夏侯胜的评论时,他非常惊讶。他以为是同谋泄露了秘密。当他检查时,他发现所有同谋都守口如瓶,没有人泄露秘密。霍光直接去问夏侯胜。夏侯胜用平常的语气说:“没什么。我的预言是从《尚书》中读到的。”
霍光一听,整个人都石化了,对夏侯胜的敬仰就像长江之水。从此,汉朝更加重视研究《尚书》的学者,“以此益重经术士”。随着这一事件的炒作,《尚书》的人气飙升。
从科学史学的角度来看,夏侯生可能会把这篇文章《尚书》神秘化。作为朝中大臣,根据当时的情况,他可能预感到刘贺将被废除,但为了给自己的建议提供理论依据,他搬出了《尚书》,将其包装成“神书”并非不可能。当然,夏侯生是个善良的人。他可能不想炒作,也可能只是误打误撞。
海昏侯刘贺:当皇帝27天坏迹累累 却炒红了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