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拓跋贵的兴起离不开后燕慕容垂的军事支持。这两个政权是亲戚,关系密切。随着北魏的逐渐繁荣,拓跋贵不愿意成为慕容垂的附庸,想摆脱后燕。后来,由于北魏拒绝为后燕提供马匹,后燕等待机会拘留北魏使者,两国之间的矛盾变得白热化。
太元十九年(394年),后燕灭西燕,华北地区只有北魏才能与后燕抗衡。慕容垂在太元二十年(395年)7月被胜利冲昏头脑,派太子慕容宝统帅精骑8万,攻打北魏。拓跋贵采取了成功的突袭战术。当年11月,他在参与陂(今内蒙古凉城)大败后,死亡伤害了1万多人,四五万人被俘,文武将领被俘的人数千人。
[img]771114[/img]
战争结束后,拓跋贵从后燕被俘的文武大臣中挑选出一些人物留下,其余的准备送衣服和口粮,让他们回去。这时,谋士王建议说:“燕国还很强大。我们终于打败了他们。如果我们把这些俘虏放回去,就等于助长了燕军的力量。最好杀了这些人,燕军的力量就会空虚。很容易摧毁燕国。”拓跋璋听了之后,命令士兵将后燕俘虏全部活埋。因此,后燕的活力受了重伤。参与陂事件后,后燕军民极度愤怒悲痛,慕容垂气吐血而死,太子慕容宝即位。
太元二十一年(396年)七月,拓跋贵称帝,正式与后燕平起平坐。不久,拓跋贵亲率领40万大军攻打后燕,一路势如破竹,并将后燕国都中山城(今河北定县)围困起来,久攻不下。与此同时,慕容宝带领1万多名骑兵在龙安元年(397年)3月1日晚逃离东城门,放弃中山,北走龙城(今辽宁朝阳)。中山城一时无主,城市一片混乱,甚至忘记关闭东城门。
大门大开,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拓跋邈本来想利用这个空间连夜进城,但谋士王建“志在俘虏,却说恐士卒盗府库物,请明旦,停下来”。出于自私,王建让拓跋邈失去了占领中山城的绝佳时机。结果第二天早上,拓跋邈准备进城的时候,发现大门已经关门了,气得拓跋邈尖叫起来,没有给王建好脸色。
[img]771115[/img]
城市还是要攻打的。拓拔贵以为城里没有主人,军心人心松弛,破城指日可待。没想到,燕军民立开封公慕容详是城主,他们都拼命抵抗,发誓要守城,几天都没有效果。拓跋贵决定使用攻击性的战术,于是他派人登上了用于攻击城市的巢车,居高临下,靠近城墙,对城市喊道:“慕容宝已经抛弃了你,逃跑了。为什么你们这些人不投降,不浪费生命!“城里的普通人说:“我们这些无知的小人,只是害怕重蹈覆辙,被活埋,像参与皮那些人一样守城,活下去,是不得已而为之!”
本来攻城遭遇挫折的时候很烦。当我听到城里军民这么说的时候,拓跋贵突然想起了两年前参加陂战役后,谋士王建建议杀了燕俘虏,还想起了他前几天出来的坏主意,导致错过了进城的好机会。他气得拓跋贵“顾王建唾手可得”(《资治通鉴》),转身向王建吐了一口唾沫。他以为你是一个没有足够成功和失败的人。
《史记·李将军传》说,“灾难不大于自杀”。屠杀俘虏不仅会使国家将军臭名昭著,还会激发敌对阵营的强烈反抗。在众目睽睽之下,作为皇帝,拓跋贵不顾礼仪、尊严和行为,“顾王健唾手可得”。他不仅怨恨王健,而且深刻认识到杀死囚犯的后果。
[img]771116[/img]
很快,慕容看到拓跋贵军粮不足,派了6000名步卒袭击北魏军。拓跋贵打败了他,斩首了5000人,活捉了700人。为了挽救参与皮的过失,拓跋贵释放了所有的俘虏。10月,拓跋贵进入中山,后燕投降了2万名公卿、尚书、将军和北魏士兵。拓跋贵“赦免但不调查”,赢得了人民的心。北魏也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国家。
拓跋贵:开国皇帝吐在谋士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