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阙佛龛的纪念碑位于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与宾阳南洞之间的悬崖上。这是唐太宗第四个儿子魏王李泰为他死去的母亲孙后追求幸福雕像的愿望。这座纪念碑是由岑文本和大书法家楚遂良撰写的。它不仅是唐初书法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石窟寺最大的悬崖纪念碑。
[img]767757[/img]
伊阙佛龛之碑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根据对碑文的研究,碑文中记载的是宾阳南洞正壁的五尊大像,乍一看似乎没什么特别之处。然而,仔细阅读后,我发现文章赞扬了文德皇后的美德和李泰的孝道。
李泰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个儿子。他被授予魏王称号。他很聪明,“少善属文”。他与许多文人和学士密切相关。年轻时,他编辑了一部550卷的地理作品《括地志》,受到唐太宗的青睐。每次奖励的规格都比王子李承乾高一节,正如《新唐书》所说,“礼遇极其崇重,爵位超过宠章”。理论上,李泰受到如此优厚的待遇应该得到满足,但欲望却难以平息,他开始觊觎“皇嗣”的最高统治地位。
[img]767758[/img]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长孙皇后因病去世。李世民突然失去了多年的内部帮助,突然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魏王李泰抓住这个机会,要求为母亲在龙门山的雕像投入巨资。
为了加快项目进度,他从北魏皇室挖掘未完成的宾阳南洞开始,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雕刻主佛、弟子和威胁菩萨,然后配合浮雕和线条雕刻,完成后,请当代著名书法家朱遂良书丹,雕刻1800多字,用大量空间赞美长孙皇后的“易德”,赢得“纯孝”的美誉。
[img]767759[/img]
据史书记载,李泰阴谋夺取王子李承乾的宝座,从而形象出“夺取王位的潜在意义”的政治意图。然而,李泰的皇帝梦终于破灭了。在一场不血刃的激烈竞争中,他和李承乾两败俱伤,最终被降职,远离首都。他很快就抑郁了,只有35岁。
龙门石窟之谜:伊阙佛龛之碑隐藏了什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