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道光帝晚年爱六王子奕䜣是的,据传道光帝甚至动了把皇位传给他的计划。但我们看最后的结局,依然是易继承了皇位,也就是后来咸丰皇帝。在史书记载中,咸丰帝不仅没有易?更有才华,甚至身体有缺陷,是个瘸子。这很奇怪。道光帝为什么放弃健康的易?,然后选择一个?从两个人的能力来看,也是易对于现在颓废的清朝来说,不应该让更有才华的易吗?继承王位吗?综上所述,道光帝选择易为皇,而不是易?,可能有以下原因。
[img]761295[/img]
从长有排名来看,当时道光帝已经连丧三子,为皇四子的易是实际的长子。此外,他的母亲是孝全成皇后,所以在身份上,易是真正的长子。中国一直有立长的传统,道光帝本人也是其实的长子。道光很有可能会考虑到这一点。再加上咸丰帝本人,也一直以贤德为名,所以立其为君,也能想通。
有个好老师。作为咸丰帝的老师,杜受田对他的登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杜受田的指导成了他被指定为继承人的重要帮助。打猎时,杜受田告诉咸丰,让他在打猎时约束下门人,不发一枪一失。看到他没有收获,道光帝心里奇怪,便诏他上前问话。至于道光帝的询问,咸丰帝回答说:“时方春和,鸟兽孕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而且不想以弓马一技之长,与诸兄弟争高低。“还有一次,道光帝病得很重,杜受田反复告诉他,如果道光说他的老病不久就要死了,安邦治国的时候就不用说话了,只需要说:“你只需要俯地流鼻涕,表达你的真诚。”。这两次面授机宜也成为咸丰皇帝最终登上王位的重要原因。
[img]761296[/img]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咸丰皇帝的生母孝泉皇后。孝全皇后是道光皇帝最喜欢的女人。不幸的是,她死得很早,所以道光皇帝对她有着深深的怀念。最终决定以咸丰为储,这可能是孝全的原因。道光皇帝想报答他早逝的妻子。
晚年,道光帝的执政作风越来越保守。咸丰帝的谨慎行为与道光帝的意图是一致的。
[img]761297[/img]
咸丰皇帝是一位悲剧皇帝。他继位后不久,就爆发了清末最大的农民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起义后的两年里,太平军先后攻占了汉阳、岳州、汉口、南京等南方重要城镇。1853年,定都南京颁布了《中国田亩制度》,制定了官制,建立了太平天国。咸丰帝急于镇压农民起义,但悲剧的是,与此同时,外国列强也与清朝作战。1856年,英法两国宣布对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即便如此,俄国也抓住机会趁火抢劫,侵占中国领土。陷入三线战役,清朝颓废的士兵军队,如何成功镇压内乱,御敌于外。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惨败,咸丰帝妥协求和,天津条约同一系列丧权辱国、《北京条约》、《爱辉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在历史书中留下了声誉。
咸丰皇帝是个好色的皇帝。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式,咸丰不想挽救衰落。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它避免了现实,沉迷于酒和肉的欲望。在他即位的第二年,他下令选秀女入宫。他特别喜欢叶赫那拉玉兰的一个女孩。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将来非常有名。之后,他多次从满族、蒙族官宦人家挑选秀女,破除祖宗规制,选汉族秀女入宫。牡丹春、杏花春、武林春、海棠春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当时被称为“四春娘娘”,居住在圆明园。
[img]761298[/img]
咸丰帝是一位软弱的皇帝,一味躲避现实,没有一国之君的气度。1860年,英法联军从天津登陆,靠近北京。咸丰皇帝迅速将皇后、那拉氏、四春娘娘等100多人带到热河避署别墅。咸丰帝在北京被打破,圆明园被火烧毁后,也想着求和妥协。他派恭亲王奕信与侵略军谈判,以割地赔偿为代价求得议和。但他还是不敢回京,迟迟不肯动身。一国之君,竟然被逼到这里,想想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面对国破家亡,从来没有想过要讨好,而是把生命放在自己的领土上。咸丰到此软弱,可悲可叹。
咸丰帝为什么能当皇帝?咸丰帝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