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终托孤,分别任命诸葛亮和李严为顾命大臣。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废除李严呢?
他们应该共同努力,帮助后主。而且,李燕当时在外面掌兵,对朝廷的事情影响不大。但诸葛亮掌权后,为什么很快就开始清算李燕,打击李燕,最后把他浪费成普通人呢?真相是什么?他害怕什么?
[img]761404[/img]
网络配图
“李严要和诸葛亮平等”
蜀汉益州集团势力代表李燕,刘备将他列为托孤大臣,其地位应与诸葛亮并驾齐驱。然而,刘备死后,以托孤大臣为己任的诸葛亮实际上掌握了自己的权利。同样是托孤大臣的李燕,虽然此时被命名为尚书令,但实际上只是驻军永安的将军。两人差距很大。因此,托孤大臣完全没有权威。所以诸葛亮当时不是宰相带领益州牧吗?李燕提出给他划五个县,成立江州,自己做江州牧。而且,像诸葛亮一样,要求开府,作为托孤大臣应该是这样。但当时掌权的是诸葛亮,他不能让一个益州派爬到与自己平行的地方,甚至爬到自己的头上,所以,打击是必要的。
[img]761405[/img]
网络配图
“李严消极对待北伐”
诸葛亮掌权后,最想做的就是完成刘备的遗愿,北伐中原,匡扶汉朝,实践隆中所描述的战略安排。因此,刘备死后不久,就开始为北伐做准备。当时派李严驻军移师北上,进入汉中前沿。但李严接到命令后,一直是消极怠工,寻找各种理由就是不去。从他的表现来看,他内心反对北伐,所以拖了三年,李燕的军队就是没动。无法动员军队如何北伐,因此,要想顺利实现北伐中原,首先要清理反对实力。换句话说,先说服,说服不了那一定要处理。
[img]761406[/img]
网络配图
“李严背后的大势力”
当时,李燕代表了益州的地方势力,基本上是刘章的旧部。刘备的投降也是情况所迫。此外,刘备成为皇帝后,他将在未来得到充分整合益州势力后匆匆去世。因此,如果益州地方势力与荆州掌权势力不融合,内部离心离德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刘备占领益州后,对当地人民来说负担更重。当时,李燕在永安,江州有重军。而李燕又反对北伐。那么,一旦诸葛亮率领大部分军队北伐,李燕和益州背后的地方势力反弹,或者直接反叛,我们该怎么办?即使不直接反叛,诸葛亮北伐、李燕等不断捏造事实弹劾诸葛亮北伐军,导致朝局不稳,北伐前功尽弃怎么办?诸葛亮不得不考虑大局。蜀汉这座小山容不下两只老虎!因此,在北伐之前,一定要保证后院不起火,保证后方的稳定和朝局的稳定。以及北伐的顺利进行!
因此,诸葛亮为了维护朝廷的稳定和荆州统治阶级的绝对地位,完全站在北伐的大局上,不得不清理李燕。然而,不争权夺利是不可避免的。
为什么诸葛亮要废掉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