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从不吝惜对美女的溢美之词,在深邃而无限韵味的句段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人们常常用“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用琵琶半遮面来形容美丽的女人。花蕊夫人,一个美丽的名字,正应着那句话:“这个女人本该在天上有,人间难得几次闻。云想衣花想容,春风拂阈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将在瑶台月下逢逢。”
在五代十国时期,有三个女人被称为华瑞夫人。这些女人不仅外表漂亮,而且诗意、善良、多才多艺。他们的事迹大多分散在五代到宋朝的各种历史书籍中。因为他们的时代是一样的,他们也被称为华瑞夫人,他们的身份和事迹仍然有很多疑问。可以看出,华瑞夫人已经成为一个美丽的传说。
[img]760283[/img]
历史上有三位雄蕊夫人。第一个:前蜀王建的妃子徐姓,历史上被称为“小徐妃”,也被称为“惠妃”。第二个:后蜀孟昌的妃子费姓或徐姓,也被称为“惠妃”。第三个:南唐李煜的妃子姓不明。
前蜀花蕊夫人,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约883-926),成都人,宫中号为花蕊夫人。因为她的姐姐也是王建妃,她也被称为小徐妃,姐妹们都很幸运。其姐子王衍(世称后主)登基后被封为易圣皇太妃。花蕊夫人与妹妹交结幸臣,纳贿干政,引导后主荒戏失政,后与王衍都被后唐庄宗杀害。王衍少不言而喻,整天陪着两位徐妃到贵臣之家游宴,或周览蜀中名山寺。而且大、小徐妃更是和宦官卖官,弄得不成体统,后唐庄宗趁机灭了前蜀,这位花蕊夫人不值得称赞。
后蜀花蕊夫人,后蜀后主孟昌的费贵妃,歌妓出身的贵妃。姓徐(姓费),被封为惠妃,青城(今四川灌县)人,美如花蕊,故称“花蕊夫人”。孟昌降宋后,她可能被俘入宋宫,受到宋太祖的青睐。民间还有一个关于花蕊夫人的美丽传说。据说很久以前,后蜀国王孟后主的妃子华瑞夫人非常喜欢芙蓉花,孟后主为美丽的华瑞夫人在城外种满了芙蓉花。
[img]760284[/img]
孟昌妃花蕊夫人最著名的故事是流传最广的《国亡诗》(又称《述亡国诗》)。孟昌近百年后,宋人陈师道在他的《后山诗》中记录了这个故事:“费氏,蜀青城人,以才色入蜀宫,后主之,花蕊夫人,效王建宫词百首。国亡,入后宫。太祖闻之,召使陈诗。于是花蕊夫人吟诵了传诵千古的《国亡诗》:君王城竖起旗帜,妾在深宫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没有一个是男人。然而,这件事的真实性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在各种正史中,没有发现赵匡胤在法庭上召唤华瑞夫人写诗的记录。因此,《国亡诗》很可能是一个好人,把王的故事安装在华瑞夫人的头上。关于华瑞夫人,她有太多的民间想象力。人们同情华瑞夫人的遭遇,被好文人记录在笔记小说里,成了饭后的谈资。
据说最后一位雄蕊夫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妃子,但事实并不清楚,我们也不知道最后一位夫人的事迹。说到这些雄蕊夫人的死,也很复杂。雄蕊夫人就像一个传说,在人们的口中真实地传播着。
史书没有说明花蕊夫人是什么时候死的,也没有说她是怎么死的。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有野史笔记中的零星记录。据孟昌百年后宋人王巩的《听近录》记载,赵匡胤和他的兄弟赵匡义在后苑宴会上射击。老赵举起“大酒”让光义喝酒,但老赵还是想让他喝。光义四顾庭下说:“要金城夫人亲自折一朵花,我就喝吧。于是赵匡胤命令金城夫人折花。赵匡义趁机“引弓”射杀金城夫人。后来,“再拜而泣,抱着太祖足说:陛下得天下,应该是社会自尊。据说赵匡胤并没有责怪他“如故饮射”。北宋末年蔡《铁围山丛谈》明确指出,花蕊夫人归宋后,赵光义也非常爱她。从猎后苑,花蕊夫人在一边,赵光义“调弓矢,引满拟兽,突然回射花蕊,一箭而死。”
[img]760285[/img]
这两个记录是相似的,不珍惜美丽的态度反映在宋朝国王身上,然而,事情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这两个记录不仅人物不匹配(王子根本不在宫殿里),而且事件也不对(当皇后来到宫殿时,太宗从大厦来到宫殿),也没有记录说赵匡胤建立了雄蕊夫人。仔细研究这个轶事,有几个缺陷。赵匡胤“敬畏生命”,一辈子不杀一个人。他心爱的美女被射杀后怎么能“饮酒如故”?第二,赵匡义虽然是老赵的兄弟,而且两人感情很深,怎么敢“引弓”射杀皇妃呢?第三,这么大的变化,又是“宋太宗”所做的,为什么在后来的《太祖实录》中没有记载?由此可见,这件事大多是后人编造的。
雄蕊夫人像雾,像风,像雨,漂浮在历史的长河中。与雄蕊夫人有关的故事和传说注定是文学史上的经典。
历史上有三位雄蕊夫妇 他们到底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