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100多年的历史经验来看,GDP总量和GDP在世界上的排名和份额可能无法反映经济发展水平,更难反映中国的国际地位。GDP统计只是国力对比中的一个狭窄方面。是否具有先进的生产力和现代经济结构往往比GDP更重要。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936年,中国的GDP远高于日本,约为日本的1.9倍至2.8倍。然而,日本政府、中国政府和西方观察家都认为日本明显强于中国。然而,中国现代史告诉我们,如果国富而兵不强,即使GDP排名靠前,也会被打败。
[img]750600[/img]
网络配图
1、康乾盛世:中国GDP世界第一
根据著名经济史和经济统计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预测,中国可能会在2015年恢复其世界顶级经济体的地位,到2030年,中国可能会增加到23%,当时,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将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1/3。
麦迪森被认为是当代最伟大的经济历史数据研究和分析专家,他的许多作品都是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出版。为了尽量减少汇率和通货膨胀对实际经济规模统计的影响,他采用了平价购买力的计算方法,并创造了“1990年国际元”作为衡量总经济和人均收入的单位。除特别注明外,下面引用的数据都来自他的研究成果。
据麦迪森介绍,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经济表现相当出色。从1700年到1820年,中国的GDP不仅排名世界第一,而且从22.3%增长到32.9%。与此同时,中国人口占世界总量的22.9%增长到36.6%。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并扩展到法国、美国和其他国家,而中国仍处于农业和手工业时代,经济呈现出广泛的增长。
2、1895年,美国超越了中国经济总量
我们常说,现代中国“积贫积弱”,但根据近20年经济史学家提供的数据,现代中国一直是一个经济大国。据经济史学家贝罗克统计,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一的宝座直到1890年才被美国抢走。
[img]750601[/img]
网络配图
麦迪森还说:“中国在过去的两千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在20世纪90年代,它被美国取代了。他认为,中国GDP被美国超过的确切时间是1895年中日签署《马关条约》。自1840年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在对外战争中不断失败,领土不断缩小,国际影响力不断下降。大约12年失去了中国%的国土。从任何意义上说,清末的中国都不是一个强国,而是一个反复侵略和割地赔偿的弱国,或者一个主权不完整的半殖民国。
3、朝鲜战争后被称为强国
直到1913年,中国的GDP在中国东北遭受八国联军侵华、庚子赔偿和战争破坏后仍居世界第二。1950年,经过多年的战争破坏,中国的GDP仍然仅次于美国、苏联、英国和德国,排名世界第五。可见,在民国时期,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大国,从经济总量来看。然而,当时的列强并没有把中国当作一个大国。
1919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上,列强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所有特权转让给日本。我们根本忽视了中国作为战胜国的合理要求。20世纪20年代,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写了一篇文章,称赞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鲁迅先生一针见血地写道,如果是狮子,他们可以称赞如何肥大。如果是猪或羊,肥大不是一个好兆头。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获得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正式被认为是一个大国,但苏联仍然可以强迫中国签署不平等的《中苏友好联盟条约》。只有在朝鲜战争之后,中国才真正被国际社会视为一个大国。学术界也是如此。在《大国兴衰》一书中,中国不被视为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的大国(Great powers,也有人翻译成“强国”,直到1950年以后才再次被视为大国。
4、既要看经济总量,也要看经济结构
为什么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与中国的GDP排名相去甚远?原因可能有很多。如果只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与当时中国的GDP结构与其他大国的差异有关。
在现代,大国的地位是由战争决定的。与战争关系最密切的经济部门是工业和交通。《大国兴衰》一书认为,经济总量本身意义不大。“数亿农民的物质产量可能会使500万工人的产量失去色彩。然而,由于他们生产的大部分产品都被消费了,远远不可能形成剩余财富或决定性的军事打击力量。英国在1850年是强大的,它强大的是拥有现代、创造财富的工业和由此产生的一切利益。
[img]750602[/img]
网络配图
根据《大国兴衰》一书的计算,1860年,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53%,煤和褐煤的产量占世界50%%,其现代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40%~50%,人均工业化水平是中国的15倍。
1820年,中国的GDP是英国的7倍,但在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被英国击败。1870年,中国的GDP仍然是英国的1.8倍,大于英法的总和,但未能阻止英法联军在1860年烧毁圆明园。
1884~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中不败,中国的GDP是法国的两倍多。1890年,中国的GDP是日本的五倍左右,但中国军队是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一败涂地。
清朝不仅缺乏现代工业和交通,而且其GDP在皇家园林和艺术品中占有相当高的份额。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中的无数珍宝,是清朝统治者将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奢侈活动的标本,本可以投资于现代工业和交通。这些财富不仅没有成为清朝抵抗侵略的战争资源,而且使清朝统治者更容易投降。1895年,慈禧太后未能坚持日本战争。一个重要原因是她担心日本侵略者会进入北京,让她心爱的颐和园重蹈圆明园被烧毁的覆辙。
清末GDP世界第一却被打的原因:科技太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