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如何评价史可法?谁是史可法的师傅?

史可法,字宪之,字道邻,祖籍北京大兴县,公元1601年出生于河南开封祥符县,公元1645年死于扬州。他是明末著名的抗清将领和民族英雄。

[img]749526[/img]

史可法本人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无论是明朝还是后来取明的清朝,都对史可法的忠孝赞不绝口。史可法去世后,南明朝廷称其为“忠靖”。清朝时,清朝高宗皇帝也追求史可法的“忠诚”。乾隆皇帝说:“如果历史能法支撑残局,力矢孤忠,最后死亡;另一个例子是刘宗周、黄道周等朝廷的建立,与李仁抗争,遭遇时间困难,临危授命:都足以称得上一代完人,为了表扬。”

史可法在明末的表现一般。崇祯皇帝命令他镇压反叛。很长一段时间后,没有稳定的局势,镇压了叛乱,受到了皇帝的惩罚,并命令他为自己的罪行做出了贡献。

史可法人生的巅峰时期,是在南明弘光小朝廷时,他的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虽然史可法的评价一直是积极的,但我个人认为他的军事实力可能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他经常因为一些政治原因耽误战斗机。尽管明朝蜗居在南方,失去了中原的大片土地,但这也是他的悲剧。然而,许多官员仍然没有吸取教训,而是偏安一角,沉迷于江南的富裕生活。作为一名相对纯粹的武将,史可法实际上并不熟悉官场的权利斗争。这使他经常遭受损失,担心,不能集中精力战斗,甚至很多时候也会受苦。

[img]749527[/img]

史可法是一个相对清醒的朝臣。崇祯皇帝去世后,史可法等人不同意朱由松继承王位。并列出了朱由松的七个缺点,但阮大成和其他人支持朱由松,最终史可法无助地接受了这一结果。然而,朱由松后来在政治上的不作为也证明了史可法的观点是正确的。

洪光小朝廷成立后,北京的许多大臣都想南下。当时,朝廷的一些大臣认为这些朝臣应该受到质疑。但史可法持不同的观点,他认为这些大臣在崇祯皇帝去世后并没有跟随。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不是忠臣,就像他一样,怎么算是叛臣呢?史可法的观点不准确,但基本上还是不错的。毕竟,这么多人不能一蹴而就。这部分人确实是南明朝廷成立之初非常重要的力量。

[img]749528[/img]

张廷玉评史可法:“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眼睛闪闪发光。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吃,不授衣不先御,所以得士死力。","史可法怜国步多艰,忠义奋发,提兵江浒,以南北之冲,四镇棋布,联系声援,力求复兴。然而,天方降割,权臣约束在内,悍将霸气在外,导致兵力劳累,江天皱眉,孤城不保,志决身歼,也可悲!高弘图、姜月广为忠谋,共同努力,而扼杀权奸,不安其位。盖明佐倾移,固非区一两个人之所以能挽也。”

史可法的老师是明末东林党人中的左光斗。左光斗是万历三十五年东林党人的重要成员,后来被授予中书舍人。万历四十七年,晋升浙江道监察御史。天启元年,领直隶屯田事,后来主持水利事务,因功任左都御史。

明朝继位时,以大奸魏忠贤为首的阉割党纵横朝廷,扰乱了朝政。当时,东林党领导宰辅杨连向明朝弹劾魏忠贤,并在奏章中揭露了魏忠贤的二十四项罪行。左光斗等70多人大力支持他,草奏弹劾忠贤等32项罪行,但席宗不相信。

[img]749529[/img]

后来,魏忠贤陷害了杨连和左光斗,说他们接受了熊廷碧的贿赂,并收到了2万白银。明朝的宗很生气。左光斗等人被捕下狱,受到酷刑。历史上有“五日一审,裸体受到、夹、棍等刑罚,不能跪下,在平卧室下面受到讯问”。左光斗在监狱里惨淡地死去。学生史可以受到老师的启发。从那以后,忠君爱国,死于国家。


如何评价史可法?谁是史可法的师傅?如何评价史可法?谁是史可法的师傅?


  • 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的生平事迹介绍 史可法简介
  • 史可法简介 史可法是明末抗清名将,宪之是他的字,道邻是他的号,史可法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历史上对史可法的评价褒贬不一,有...

  • 南明最后一个战神:既然国家破了,国家就死了 那就以身殉国
  • 核心提示:史可法死后,福王政权失去了唯一一个有能力有威望的大臣。从此,各种兵马或降清军势如破竹,长驱直下,成功占领南...

  • 史可法的弱点和无能导致清军得寸进尺:南明败亡
  •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至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字道邻,汉族,直隶大兴县人,祖籍河南祥符。明末抗清将领,民族英雄。早年考...

  • 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的生平事迹介绍 史可法简介
  • 史可法简介 史可法是明末抗清名将,宪之是他的字,道邻是他的号,史可法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历史上对史可法的评价褒贬不一,有...

  • 史可法是以何闻名于史的?史可法是个什么样的人
  • 史可法是明末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直以正直爱国的官员形象流芳百世。史可法死守扬州的故事也被写入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但是...

  • 史可法时谁?他一生中经历了什么?
  •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名大明。我们来看看带来的文章。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优秀的人物,他们不仅有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