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被西汉封为爵位,后代继承,共传四代。一直延续到东汉。第一代海昏侯是昌邑王、汉废帝刘贺。
史给海昏侯扣了一顶“昏庸无道”的大帽子,同期给霍光扣了一顶“贤臣”的帽子。分析一下,想想当年,刘贺进了未央宫。据说他带了200多名随从。到了之后,他每天只做一件事:发号施令,手里拿着权力的霍光看着他的表演,一句话也插不进去。刘老板一口气把这200人提升到了官位。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狗升天”,然后这些孙子到处作恶?
[img]748015[/img]
这是事实吗?这个情节在戏剧电影中有点胡说八道。在古代,一个二十出头的男人的儿子会打酱油。他受过高等教育,汉武大帝有着优秀的基因保障。他这么无脑?新官上任三把火是有道理的,也是可以的。烧白,只要你能把不服管教的兄弟们烧得听话,那就是你的能力!当时霍光大叔独揽大权,不造反就好,瞎子看得懂,刘贺却看不懂?上台后,他会轰轰烈烈地烧这三把火。最终烧焦了自己?!他不是瞎子,而是瞎子。
据说海昏侯昏庸的名字里有一个昏暗的词(刘贺表示不满,不是我自己的名字,有人故意毁了我,你知道),但他可以顺利地生活到自然死亡,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有多少废帝能活很久?也许只有刘阿斗。想想那一年,南唐后主李煜无事可做,写了几首小诗。他的诗真的没有叛逆的意思。他只是怀念以前当爷爷的好日子,然后想想当孙子的艰难日子。他心里憋屈了,然后就被杀了。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没事就别瞎写诗”。
[img]748016[/img]
只当了27天皇帝的海昏侯,很有可能不是昏庸无道而被废!这只是与霍大将军政治斗争后失败的结果,或者将军认为孩子不听话,不容易管理,赶快离开,昌邑君!毕竟霍光是老谋深算的。对于当时才二十出头,心机不深,朝鲜没有基础的刘贺来说,政治上获胜的可能性很小,无异于螳螂当车!最后的历史是由胜利者写的。
后来继位的皇帝刘询把霍光定义为忠臣,大概是因为他掌权的时候没有反叛。对于海昏侯刘贺来说,他不太可能翻案。只有当他足够无知的时候,他才能表现出别人的智慧和伟大。别人接替你是合理合法的!他的兄弟刘询对他很有礼貌。虽然他被扔到了遥远的江西,但他的美食城一再减少,至少他的生命得以挽救。
海昏侯的陪葬品,除了钱,还有艺术、文化、饮食、孔子画像屏风、成套编钟...在刘贺的侯府内,我们可以大胆地想象一下,一定很优雅,很有文化底蕴。
[img]748017[/img]
海昏侯墓的发掘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不同于历史的海昏侯。他只活了33岁。据说他死于起伏和失望。历史需要剥茧,历史记录可能不准确!海昏侯可能真的不“昏昏欲睡”!
27皇帝被称为海昏侯 真的是因为昏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