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的后妃主要来自秀女。自顺治皇帝以来,清朝形成了独特的“选秀女性制度”。每三年在八旗内选一次秀女,其目的是“要么准备内廷主位,要么为王子和孙子绑婚,要么为亲戚、郡王和君王的儿子指婚”。换句话说,不仅皇帝的后妃是从旗帜女性中挑选出来的,而且被选中的八旗秀女也可能配得上皇帝的近亲。
[img]748772[/img]
在选秀女性时,首先要严格审查旗属和年龄。选秀女性的范围,一定是八旗女性,不属于八旗的想要参加选秀,比登天还难。
虽然清朝对送选秀女性有一些不同的规定,但她们基本上都是满族、蒙族和汉族八旗的官员。在嘉庆六年,也就是1801年之前,即使是公主结婚后的女儿也必须参加选秀。
嘉庆皇帝
秀女的年龄要求在13岁到17岁之间,但在光绪年间,参加选秀女的年龄最小的是11岁,最大的是20岁。
如果旗帜女子因各种原因在规定的年限内未参加选秀,下次仍必须参加选秀。违者将受到严厉处罚,从都统、副都统、领导和支持,到旗手和他们的父母。
如果选择留下品牌的女性没有被重新选中,并且注册期超过了期限,她们只能终身不结婚,违者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对于未被选中的旗手女性,也有一套严格的规定。例如,未被选中的旗手女性在20岁时不得擅自聘用驾驶。
这一条规定是乾隆皇帝下达的一项命令:“户部通过传诏八旗,所有未经选择的美女,不得先结婚。”
选秀女性由户部主办。每次选秀,户部都会写八旗,统一衙门,直隶各省驻防八旗和外旗,向皇帝提交备案,并写奏折。选秀日由皇帝下令决定。
[img]748773[/img]
各旗选出的秀女应提前用骡车送到首都。秀女到达首都后,在入宫前一天坐在骡车里,由旗帜的领导和领崔安排。原则上是满族,蒙古族,汉族。
一般来说,宫中后妃的亲戚排在第一位,其次是之前被选中留下品牌并参加复选的女性,最后是这次新选中的秀女,她们分别按年龄排列。
进入地安门,到神武门外等待宫门打开后下车,在太监的指导下,按照事先安排好的顺序,进入顺贞门备帝后再选择。
神武门
皇后每天只选两个旗帜的女人。审查时,按照圣旨六人一排、长相、举止端庄的女性更容易被选中。
然而,清朝公开的两个最重要的选秀标准,一个是行为,另一个是家庭。有时,即使有沉鱼落雁的外表和闭月羞花的外表,也可能无法入选。被选中的女孩必须定期复习,直到她通过复习才能留在宫殿里。
并不是所有入选宫殿的女孩都能得到皇帝的青睐。如果皇帝不喜欢,被选入宫殿的女孩到了一定年龄,通常只有在25到30岁时才能离开宫殿。
然而,如果你被皇帝看中,你不能从入宫之日起离开紫禁城半步,只能在深宫的高墙上慢慢燃尽你的青春。这对女人来说是最残忍的。
一般来说,秀女最初的头衔是承诺,经常,少数可以被称为贵族或小妾,未来可能会逐步晋升。慈禧太后从选秀女性开始,一步一步地晋升为皇后。
[img]748774[/img]
文章中提到的八旗,又称八旗制,是清代旗人(后演变为满族)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基本制度。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正式成立了八旗制度。1601年初只建了三旗:黑旗、白旗、红旗。1615年,三旗因“归服益广”分为八个:原红旗分为正黄和镶黄两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统称八旗。
八旗的建立是在征服各民族和部落的基础上实现的,这给八旗社会的转型和稳定带来了各种困难。即使在女真满族中,由于部落和家庭的不同,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八旗很难成为一个稳定的社会集团,原本分裂的历史,征服的仇恨,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八旗社会最终形成了严格有序的局面,这与各种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关,特别是官员制度、法律制度、军事技能制度和人口户籍制度。蒙古人和汉人后来被满洲人征服,被列入八旗,连同八旗满洲被称为“旗人”,但其核心是满洲旗人。
清朝选秀条件超苛刻,清宫剧都是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