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清朝大臣不希望女儿入宫选秀?

为什么清朝大臣不希望女儿入宫选秀?清朝的宫殿和贵族不想把女儿送进宫殿。他们都被传统所迫。让我们给你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按照传统的规制,后宫要从八旗子弟的女儿中选择,以保持皇室的纯血统。选秀节目的审查非常严格。我们应该仔细确定这些秀女的旗帜属性和年龄。如果一个不在旗帜上的女人想参加后宫的选秀节目,那就比上天堂更难了;相反,如果一个祖籍在旗帜上的人想逃避选秀节目,他也会自找麻烦。为保证选秀工作的严肃性,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朝廷的选秀方式如下规定。如果旗手女子因各种原因未能在规定的年限内参加选秀,她们下次仍将参加选秀。

也就是说,即使在20多岁的时候,没有被选中的旗人女性也不允许私下结婚。如果发生违规行为,包括旗主在内的全旗人将受到惩罚。谁知道,在新规定发布的第二年,闽浙总督德培不知道是忘记了新规定,还是故意顶风作案。反正他给乾隆上了一个奏折,要求皇帝允许他17岁以上的儿子恒智嫁给两广总督马尔泰的女儿。接到下臣的上奏,乾隆正准备御批恩准这段婚姻,但让司礼太监一查,马尔泰的千金还没有参加过选秀,这还不错!乾隆下诏,命令德沛赶赴京师。德沛赴京面圣后,被乾隆当面训诫:“我朝定例,八旗秀女,必须选择看后方准聘嫁。”

对皇帝来说,这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但为什么这些大臣不想让他们的女儿入宫呢?

[img]422441[/img]

其实后宫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就是当了皇帝的妃子,待遇也不高。对于贵族的女儿来说,生活太艰难了。你不相信吗?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妃子们的收入。乾隆年间编纂的《国朝宫史》记载:“清朝后宫的年薪分为皇太后、皇后、皇妃、贵妃、嫔妃、嫔妃、贵人、永恒、承诺九个等级,这部分年薪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固定年薪;二是生活补贴;三是奖励;”

对应的年薪如下:

皇后1人(可分宫女10人)年例:银10002

王妃1人(可分为宫女8人)年例:银8002

贵妃2人(可分宫女8人)年例:银6002

公主4人(可分为宫女6人)年例:银3002

嫔妃6人(可分为宫女6人)年例:银2002

贵族(可分宫女4人)年例:银100两

常见(可分为宫女3人)年例:银502

答应(可分为宫女2人)年例:银302

从这里可以看出,答应和皇后的年薪差距是30多倍。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能当妃子的大臣女儿很少,绝大多数都是当宫女,做的是伺候人的杂活。这些平日里在父母身边被宠坏的女儿,总是张着嘴伸手,习惯被丫鬟伺候。然而,当他们来到宫殿时,他们不是为皇帝服务,而是为别人服务。他们怎么能忍受这种痛苦呢?就是那些当父母的人,心里也忍不住,不是吗?

一旦秀女被皇帝选中,她就不能再离开皇宫了。如果你能得到皇帝的青睐,那就是一种内心的安慰;但如果你得不到青睐,你的生活就会被困在笼子里。他们都是他们父母的心,不能给他们幸福,而是被锁在笼子里一辈子,大臣愿意?

[img]422442[/img]

另一个是宫殿里的阴谋。事实上,后宫和宫殿一样,到处都是阴谋,可以说到处都是陷阱。贵族家庭中的那些年轻女士都是没有深入世界的简单女儿。他们怎么能有那些已经进入宫殿多年的妃子呢。也许有点疏忽,违反了宫廷规则,这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一旦女儿被选入宫殿,大臣们将不得不参与政治斗争,这样整个家庭都将参与其中。说,如果不是因为无助,谁的父母会如此残忍,谁会愿意让他们的孩子进入宫殿受苦?


为什么清朝大臣不希望女儿入宫选秀?为什么清朝大臣不希望女儿入宫选秀?

,,,,,,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

  • 解密:为什么孤独的英雄光绪一生中唯一一次笑?
  • 光绪34年1908年10月卧床生病。这时,慈禧也生病了。光绪在日记中写道:“我病得很重,但我认为佛陀(指慈禧)会死在我面前。如...

  • 荒唐的天王:洪秀全临死前的话让人哭笑不得
  • 1862年,曾国权率领10多万湘军精锐围困天平天国都城天京。经过激烈的战斗,到1863年底,湘军几乎突破了天京外的所有战略要地...

  • 文化学者曹溶的成就有哪些?主要作品有哪些
  • 通过了解曹溶生平简介得知,曹溶生于公元1613年,卒于公元1685年,享年72岁。在介绍曹溶生平简介的书籍中,都提到了曹溶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