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谁是揭秘斩将夺旗史上第一个人?非萧摩诃莫属于?

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但俗话说,乱世出枭雄。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南北朝时期第一位勇敢的将军。

萧摩诃,字元胤,兰陵(今山东宜县)人,南北朝陈朝名将。

[img]746254[/img]

萧摩诃从小就和父亲住在始兴县,后来被叔叔蔡璐抚养长大。侯景之乱后,他跟随侯安都,取得了许多成就,并被授予巴山太守。此后,萧摩诃跟随吴明彻,多次打破北齐军,晋升为武义将军和乔州刺史。后来,吴明彻在与北周吕梁的战斗中被俘,而萧摩诃则率兵突破,逃往淮南,回到朝鲜担任右卫将军。

陈宣帝死后,萧摩诃协助陈后主登基,追捕始兴王陈叔陵,被授予将军和绥建郡公。隋军南征时,陈后主拒绝出兵,不顾萧摩诃的反复建议,以至于错过了战斗机。陈朝灭亡后,萧摩诃随陈后主降隋,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

仁寿四年(604年),萧摩诃和汉王杨谅起兵反对杨光称帝,全年73岁被杨素俘虏。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萧摩诃的父亲萧谅是始兴郡丞,萧摩诃跟随父亲住在始兴郡。后来,父亲去世后,萧摩诃去南康投奔叔叔蔡路养。

550年(大宝元年),始兴太守陈霸先起兵攻打侯景,救建康(今江苏南京),蔡路养率兵抵抗陈霸先。当时萧摩诃年仅19岁,单马出战,无人能敌。后来蔡路养兵败了,萧摩诃回到侯安都,随其而战,深受重视。

555年(绍泰元年),徐思徽带领北齐军入侵江南,侯安奉命在中山龙尾和北郊坛抵抗。萧摩诃当时也在军队里,在危急情况下救了侯安都。后来,萧摩诃和侯安平静地留下了差异,欧阳河因功晋升为巴山太守。

[img]746255[/img]

屡破北齐

573年(太建五年),陈军北伐,萧摩诃随都督吴明渡江攻打秦郡。当时北齐派将军破胡率10万兵马前来救援。北齐前锋中有苍头、犀角、大力等军,都是身长八尺,体力超群的勇士,还有一个精于射箭西域胡人,陈军都很害怕。

两军交战时,吴明彻道:如果你能杀死这个西域胡,敌人就会失去士气。你能以张的名义杀死这个颜良吗?萧摩诃道:让我看看他的样子,我为你杀了他。吴明彻问见过西域胡人的降兵,得知他在阵中,便亲自给萧摩诃喝酒。

喝完酒,萧摩诃骑马冲进阵阵。胡人还没打开,就被萧摩诃投掷的铣弓砸死了。十几个大力军出战,也被萧摩诃杀死。齐军大败,尉破胡逃走。萧摩诃因功被封为明毅将军常侍和廉平县伯。他很快成为侯爵,改为太仆卿。

575年(太建七年),萧摩诃和吴明彻围困宿预(今江苏宿迁),击退北齐将领王康德,因功被授予晋熙太守。577年(太建九年),吴明彻在吕梁与北齐作战,萧摩诃率领七人冲进敌阵,夺得齐军旗帜,被授予持节、武义将军、乔州刺史。

谋反被杀

597年(开皇十七年),萧摩诃之子萧世略在江南作乱,当时有人认为应该追究萧摩诃。隋文帝说:萧世略,一个年轻人,能起到什么作用,只是被利用了。于是赦免了萧摩诃。

[img]746256[/img]

604年(仁寿四年),隋文帝去世,王子杨光继位为杨迪皇帝。汉王杨谅不服,起兵谋反。当时萧摩诃也赞成起兵,因为他很久没有成功了。同年8月,萧摩诃在清远(今山西省清徐)被杨素俘虏。不久,73岁的萧摩诃被杀。

轶事典故

千闻不如一见

当萧摩诃和侯安都抵抗北齐军时,侯安都说:我经常听说你勇敢地战斗,但不管你听多少,最好亲眼看一次。萧摩诃回答说:让我们今天来看看。战争结束时,侯安受伤落马,陷入包围。萧摩诃独自一人,大喊一声冲进敌阵,所向披靡。北齐军被迫撤退,侯安幸免于难。


谁是揭秘斩将夺旗史上第一个人?非萧摩诃莫属于?谁是揭秘斩将夺旗史上第一个人?非萧摩诃莫属于?


  • 萧摩诃的传奇生活是一代骁将军:隋文帝称赞他壮士
  • 南朝陈兰陵人萧摩诃勇敢、坚定、勇敢。他的祖父萧良和父亲萧谅都是梁朝的官员。他从小就和父亲住在始兴县政府。父亲去世后,...

  • 谁是萧摩诃的父亲? 萧摩诃有几个儿子
  • 谁是萧摩诃的父亲? 萧摩诃有几个儿子 萧摩诃从小就和父亲住在始兴县,后来被叔叔蔡璐抚养长大。侯景之乱后,他跟随侯安都,...

  • 萧摩诃13岁成南北朝第一猛将 可最终被杨素刺死
  • 萧摩诃自幼随父亲在始兴郡生活,后被姑夫蔡路养抚养长大。侯景之乱后,追随侯安都征战,屡立战功,被封为巴山太守。 此后,萧...

  • 南北朝名将萧摩诃有多厉害?萧摩诃的结局是什么?
  • 南北朝名将萧摩诃有多厉害?萧摩诃的结局是什么?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看看。 南北朝时期,萧摩诃是陈朝的名将,曾多次率军击...

  • 萧摩诃:南北朝第一猛将是怎么死的?
  • 萧摩诃的故事, 1、南梁将军萧摩诃的祖父萧良是南梁的右将军。他的父亲萧谅是南梁的始兴县城。萧摩诃从小就和父亲住在始兴县...

  • 揭秘:谁是斩将夺旗史上的第一人?
  • 南北朝政局动荡,但俗话说乱世出枭雄。将向大家介绍南北朝的第一位勇敢将领。 萧摩诃,字元胤,兰陵(今山东宜县)人,南北朝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