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是《三国演义》中最重要的女性形象。她擅长歌舞,色伎俱佳。虽然她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她凭借自己的美貌在诸侯争霸的战争时代徘徊在诸侯之间。《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用两首诗赞美貂蝉的独特歌舞。有人称赞他:“原来是昭阳宫的人,惊鸿宛转掌,只想飞过洞庭春。按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又诗道:“红牙摧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了游子的仇恨,脸上第一次断了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必百宝妆。舞后隔帘偷看,不知楚襄王是谁。面对貂蝉的美貌,董卓更是称赏不已。当然,貂蝉的美不用说。她被称为“闭月”,这意味着月亮的光线不如她的美丽。从貂蝉的事迹来看,她深刻而机智,是浪漫中最辉煌的人物形象之一。
[img]744372[/img]
作为三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性,貂蝉的事迹在历史书中很少见。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旧钞》中说:“有一本失传的《汉书通志》记载:曹操失败时,首先引诱董卓,进入貂蝉迷惑他的国王。”这样,曹操就把貂蝉献给了董卓,但根据曹操的行为和其他对董卓的行为,这种说法是不可信的。
然而,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历史上没有貂蝉。貂蝉的形象完全是后人虚构的,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研究界大多数学者的共识。在《三国志》中、《后汉书》这样的史书里没有提到貂蝉的字眼,只有一句话里有一点貂蝉的影子,就是“布和卓侍丫私通,怕事发现,心不自在”。在《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臧洪传》的整篇文章中,连名字都没有,只叫“卓侍丫”。也没有解释外表、财富、起源等信息,也没有解释吕布、董卓之间的决裂。
在“长安兵变”之后,这位绝世美女的下落也成了一个谜,让人难以捉摸,更多的人仍然关心貂蝉的命运。不幸的是,作者罗贯中并没有明确解释她的结局。只有在第十九次“曹操在下邳城激战,吕布在白门楼死亡”中,貂蝉在吕布即将死亡之前短暂出现,劝诫吕布“将军和妾作主,不要自杀”。吕布放弃了陈宫的妙计,被俘。随着多年的战斗,原本深明大义、侠义勇敢的貂蝉似乎已经磨去了原来的棱角,变得平庸无为,儿女情长。吕布死后,罗贯中没有向读者介绍貂蝉从何而来,也许是被好色的曹操金屋藏娇,也许是像吕布一样被处死。罗贯中的疏忽成了后人不解的千古谜。
[img]744373[/img]
在民间,美女貂蝉的下落有两个系列:“惨死”和“善终”。《惨死》系列有三个不同的版本。第一个版本是昆剧《斩貂》,描述吕布在白门楼被曹操斩首,他的妻子貂蝉被张飞送给关羽。然而,关羽拒绝接受这个有污点的女人,因为她害怕她的水性杨花和日夜。只有当她死了,她才能保护自己的名字,所以她在晚上传唤貂蝉,拔出剑,在灯下斩首美女。第二个版本来自明剧《关公与貂蝉》。在剧中,貂蝉向关羽诉说了他内心的不满,并详细讲述了他在汉代施展美人计的经历,以赢得关羽的爱和钦佩。然而,关羽最终决定献身于复兴汉朝,貂蝉不得不用温柔自杀来证明自己的政治贞操。第三个版本讲述了貂蝉在关羽的庇护下逃跑,把头发剪成尼子,但曹操派人去追捕。貂蝉为不让关羽等人难做,毅然拔剑身亡,一缕幽怨的香魂,随国家大义而去。
“善终”系列也有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貂蝉最终出家为尼,并以匿名的方式写了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向世界展示了他的政治贡献,最终在尼姑庵生活。第二个版本是关羽护送貂蝉回到家乡木耳村,而不是贪恋女性。貂蝉一直守节未嫁,最终被村民建庙祭奠。第三个版本叫貂蝉,被关羽纳为妾,送到成都定居。然而,关羽并没有想到他最终会被打败并死去。从那时起,可怜的貂蝉流落在蜀中,成为一名村妇。
[img]744374[/img]
@ 《貂蝉》的人,在正史记载中是非常模糊的,只是若明若暗的影子。到目前为止,很难验证它的下落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根据理由来推断:董卓去世后,貂蝉落入吕布之手,吕布去世后,她又转向曹操。虽然这些都没有史书记载,但也是合乎逻辑的。至于她的最后结局,因为史书没有记载,这是一个永恒的谜。我们也可以做出合理的推断,只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在曹操宫度过余生。吕布败亡12年后,也就是建安15年(210年),曹操在叶城修建了铜雀台,纳诸伎,练习歌舞。也许“貂蝉”也应该包括在内。另一种可能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貂蝉作为一名弱势女子,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不知何时香消玉死。
貂蝉下落之谜:貂蝉被曹操囚禁在铜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