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明朝声威赫赫的郑和下西洋对中国是好是坏

郑和第一次去西洋是在永乐三年,也就是公元1405年,朱迪命令郑和带领2.8万多名士兵。郑和的船队有62艘44英尺长、18英尺宽的大船,浩浩汤汤的人行船出境。郑和从福建五虎门出发。11个月后,郑和一行登陆爪哇三宝垄。

[img]733858[/img]

郑和画像

爪洼国当时正在内战,还误杀了郑和140多名士兵,西爪哇王还损失了6.2万黄金。之后,郑和来到苏门答腊、满拉加、锡兰等国家。公元1407年,郑和回国,但十多天后,郑和再次下西洋。这一次,郑和除了以前去过这些国家外,还去了暹罗等国家。公元1409年,郑和再次回国,再次出发,这次郑和访问了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国。释迦牟尼的佛牙也在这次出海中迎回。据说释迦牟尼火化后,只有牙齿没有损坏。这就是佛牙的舍利。

之后,郑和多次下西洋,分别在1413年、1417年和1421年三次下西洋。第三次,永乐皇帝死了,明仁宗朱高炽登基。他以国库空虚为由暂停了航海活动,停了十年。

公元1431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从龙江关,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出发。然而,当他返回航班时,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因过度劳累而死亡。今年是公元1433年。郑和下西洋的时间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去世的时间结束了28年。

郑和下西洋规模

公元1405年,郑和在明成祖朱迪的指示下开始了西洋之旅。根据历史记载,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下了七次西洋。为了增强民族自豪感,郑和下西洋规模非常大。根据历史记载,郑和下西洋的规模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船舶总数,另一部分是船员人数。关于郑和七次下西洋的人数,历史资料中有四次明确记载。

[img]733859[/img]

郑和下西洋

明初,郑和每次下西洋,都会带着2.7万多人,其中包括五个卫的明军。那五个卫军的概念是什么呢?明军规定,每个卫共由5000至5500人组成,可见郑和下西洋规模约2.7万人。此外,还有200艘船跟随郑和下西洋。郑和有七次西洋经历,船只最多的时候,竟然高达240多艘。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书中提到:“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舶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长的海上航行。”

值得一提的是,郑和下西洋比欧洲早半个多世纪。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时,共建造了63艘航海船,最大的航海船,高61.6米,长151.18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海船。需要200多人共同努力才能启动这艘大船。《明史兵志》中写道,每艘航海船都能容纳数千人。统治者明成祖朱棣为了体现明朝的国力,非常重视郑和下西洋的规模。据记载,明朝永乐期间,郑和下一次西洋将花费600万两白银,这不包括船舶的维修费用。

郑和下西洋经国

说到中国明朝,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朝代,但任何时代都有其重要的影响,明朝的影响体现在航海事业上,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00年前,明朝出现了郑和七西洋,郑和航海事迹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那么郑和下西洋有哪些途经国家呢?郑和到达的国家是否按照理想状态与之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友谊?

[img]733860[/img]

郑和下西洋

历史上,郑和曾七次到西洋进行航海探索。虽然郑和的航行起点基本相同,但每次旅行的路线不同,国家也不同。根据不同的航行路线,郑和的航行路线是什么国家?

第一次旅行,从南京龙江港出发,到太仓等地。到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国家的第二次旅行。第三次旅行,从刘家港到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问锡兰山。第四次旅行,绕过阿拉伯半岛,第一次到达东非麻林迪等地。第五次旅行,经过泉州,到占城、爪哇,最远到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第六次旅行,第一次到达孟加拉等地。郑和在第七次到达印度西海岸时因病去世。

郑和航海所经营的国家并不总是受到对方的友谊和对个别国家的恶意攻击,但总的来说,郑和航海旅游基本上实现了永乐帝预期的外交目标,并与大多数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友谊。

郑和下西洋利弊

辩证唯物主义是现代实践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唯物主义坚持一切都有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和统一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使用一分为二的概念。这一原则几乎适用于世界上的任何问题,也适用于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对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非常有利,但这并不意味着郑和下西洋没有任何缺点。那郑和下西洋有什么优缺点呢?

[img]733861[/img]

郑和下西洋

公元1405年7月,在郑和的领导下,明代船队从江苏省刘家港市出发。在接下来的30年里,这支庞大的导航队伍已经航行了七次,并不断探索导航。这一壮举被称为郑和下西洋。历史上对这一壮举的评价不仅仅是赞扬,还有一些不同的赞扬之外的声音。那么郑和下西洋的优缺点是什么呢?

@ 郑和下西洋的利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壮举,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第二,郑和下西洋赢得了许多亚洲国家对中国的信任和友谊。

@ 郑和下西洋的弊端也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郑和下西洋虽然是历史壮举,但明朝为此投入了巨大的经济支持,给明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第二,郑和下西洋的过程极其艰难,但这一壮举并没有使朝廷完全实现贸易自由,甚至在清朝也出现了闭关锁国的现象,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明朝声威赫赫的郑和下西洋对中国是好是坏明朝声威赫赫的郑和下西洋对中国是好是坏

,,,,,

  • 与朱棣相比,朱允炆 谁更适合明朝?
  • 明朝的祖先朱迪被公认为最像朱元璋的儿子,甚至朱元璋自己也这么认为。作为明朝的第三人皇帝,朱迪确实为明朝做出了巨大的贡...

  • 建文帝朱允炆最后结局如何?建文帝是怎么死的
  • 关于朱允炆的结局结局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其一,是与他的皇后一起被烧死在皇宫中。当时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入皇宫,宫...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

  •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又是怎么消灭张士诚的
  • 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1356年,建都平江,消灭陈友谅后...

  • 纵欲时代:明朝历史上最难得的模范夫妻?
  • 明朝是一个纵欲的时代。朱元璋开国以来,发动了建妓院、增税的“革命”,鼓励土豪劣绅召妓嫖娼。从此,明朝进入了放荡放纵的时...

  • 揭秘:明朝真正让朱允炆失去江山的人是谁?
  • 说到方孝茹,我们会立刻想到一个词——忠臣。作为建文帝的得力助手,他为建文帝的失败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的,作为一个资深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