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父母来说,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在古代,皇帝是龙。你想让你的儿子成为皇帝吗?这是一个致命的想法。事实上,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成为人才,成为一个有头有脸的人。什么是有头有脸?在古人眼里,是当官,最好是当大官。所以,当官不完全靠能力的时候,买官卖官就成了一个场景。在这里,我们来谈谈秦代买官卖官的情况。
[img]732420[/img]
能买到官,就是有人卖官。谁卖的?古代是“家天下”,连天下都是皇帝家,自然官是皇帝给的。这个卖官的生意首先是皇帝做的,“官倒”多,“私倒”跟上。东晋以后,官员大多戴着乌纱帽,演变成明代。“乌纱帽”这个词成了官员的代名,所以卖官被民间嘲讽为“卖纱帽”。到目前为止,人们经常这么说。在中国封建时代,买卖官应该从秦朝开始。秦始皇时,有一年因飞蝗成灾,秦始皇亲下诏书,向世界公开出售爵位:凡人缴粟千石,可拜爵一级。秦汉时期的官员制度分为爵位、秩序、职务三种。用来区分社会地位和贵族标志的“爵”,不同于“人”;“秩序”是工资水平,收入以“秩序”为准;“职位”是行政职位,权力由“职位”决定,现代干部等级制度受到影响。
秦国第一次变法时,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9年)制定了20级爵位。所谓“授爵封田”,换句话说,有爵士才能拥有“自留田”、“宅基地”。最低级别为“公士”爵,最高级别为“彻侯”爵。第五爵的“医生”可以是当今县长级别的“县长”。据推测,“公士”的地位相当于当地人物,应该是村干部和小科员。秦始皇嬴政在位时允许买卖官爵。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报道,在嬴政称帝的第四年(公元前218年)10月,蝗虫成灾,政府卖爵救灾。卖价是:“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也就是说,每交1000石粟,就可以授予爵位一级。所谓“拜”其实就是卖,但比卖好听。这个市场怎么样?在这里换算一下。小米不能直接食用。捣碎去皮后,可食用小米。小米和大米的比例约为:1:0.6,1000石粟是600石小米。从秦量制(体积)来看,秦时1石等于100升,1升等于现代342.5克;然后,1石等于68.5现代斤。600石小米是41100现代斤,约21吨。
[img]732421[/img]
以秦衡制(重量)为例:1石等于120秦斤,600石小米等于72000秦斤;秦斤比现代斤少,约253克,约0.506现代斤;那么1石就是60.72现代斤,600石小米就是36432斤,约18吨。两种算法相差约3吨,但总体大差不差,但当时应由前者计算。秦朝600石小米值多少钱?没有直接的历史资料可供参考,但人民币可以用目前的小米市场转换。今小米比大米贵,每斤3元人民币低,10.93万元至12.33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如果穿越回秦朝,买一个秦始皇的村干部,或者小科员当当,最低成本超过10万元。有人可能会说,花十几万买村干部太划算了。其实当年也是天价,“粟千石”是30多吨粮食,这对现代很多农民来说并不容易。
往上看,如果买最高级别的20级“彻侯”,就要花2万石粟,合1.2万石小米,换算成人民币,最低为:1.2万×60.72×3=2185920(元),即218.592万元;最高为:120000×68.5×3=2466000元,即246.6万元。那么,不考虑腐败因素,在秦代买官爵能收回成本多久呢?就彻侯而言,拥有彻侯爵,朝官至三公。三公是秦时最高级别的官职,即太尉、司徒、司空三职,其权力和地位相当于今中央政治局常委一级,都是“万石级”大官。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石”不是计量单位,而是等级单位;所谓“万石”,不是实际年薪1万石粮,而是“万石”级的高官。
[img]732422[/img]
那么,秦代“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年薪是多少?汉承秦制,按照《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的工资标准,汉代万石级高官的年薪(工资)是苏4200斛。从这个计算来看,秦朝三公的年薪应该差不多。秦时量制计量单位有斛、斗、升等,1斛等于10斗,1斗等于10升。“石斛”与用于测量的“石”的比值不同,各朝代的交换关系也不同。秦时1斛等于0.52石,这样4200石斛就是2184石;粟2184石约1310石小米。如果不再考虑量制和衡制的区别,将被视为较低的衡制“石”(本书下面没有说明的,用衡制意义上的“石”)计算,相当于人民币23.86万元。也就是说,秦时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年薪在24万元左右。
与销售价格相比,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你买了一个可以成为三公的彻侯爵,大约需要10年才能收回2万石头买家的投资成本。然而,以上只是理论上的计算。事实上,秦朝的高级头衔,如“三公”,并没有出售。即使你买了它,它也不是一个可以得到薪水的实际职位。大多数都是假的。秦始皇并不愚蠢——只有买错了,没有卖错!
秦朝朝廷腐败揭秘:一个村官值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