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年9月至1684年5月,清代山西省永宁州人(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于成龙字北明,清代顺治时期著名官员。余成龙的简介记载在《中国明清官员》一书中。而且余成龙的简介可以包含在《四库全书》中,真的很少见。
[img]732299[/img]
图片来自网络
余成龙一生中做过许多官职,如布政使、巡抚、总督、大学士等。虽然于成龙有很多职位,但他在中年时很成功。44岁时,他不顾亲朋好友的阻碍,毅然抛弃妻子和妻子到广西罗城担任县长。到那时,他的条件真的很艰苦,在困境中,他采取了“治乱世,用重典”的方针,在罗城任官三年。在此期间,他把罗城治理得很好,从荒无人烟到后来安居乐业的景象,这让成龙非常欣慰。
余成龙的出色表现引起了两广总督金光祖的高度重视。康熙六年推荐余成龙担任四川省合州市知州市。在他到那里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合州的人口急剧增加。这一成就使他非常荣幸,后来被提升为湖广黄州傅同知。在任同知的四年里,他还担任知府。由于他的突出成就,他后来被提升为“卓越”。
在他被提及出色之后,碰巧出现了“三潘之乱”。在此期间,成龙在危险中被命令,并在十天内平息了一场动荡。然后他立即调到黄州知府,第二次暴乱接踵而至。这时,于成龙站出来治理。他带头,在关键时刻把生死放在外面。在20多天的暴乱中,他俘虏了暴乱领袖何士荣。到目前为止,他再次平息了暴乱。
余成龙的勇气和智慧受到康熙的高度重视,随后他不断升职。康熙二十三年去世,一年六十八岁。
于成龙破案
清朝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官员。说到于成龙,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于成龙的事迹流传至今,他的墓地也在重建。于成龙的案件破案也很有一套。他的案件破案灵活多变,总能抓住重要线索,一举将犯人绳之以法。
[img]732300[/img]
图片来自网络
清初,盗窃已成为当今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小偷甚至在白天公开抢劫,严重影响了当时人们的稳定生活。在盗窃方面,成龙仍然有自己的方法来破案,总是能抓住线索,最终抓住强盗。
余成龙去江苏高邮检查公务时,碰巧遇到一个土豪想嫁给女儿,但在女儿结婚的前一天晚上,很多嫁妆都被偷了。当地刺吏无法破案,于是交给成龙。于成龙命令关上所有的城门,只留下一扇城门让行人进出。与此同时,他还派公差严格控制城门,严格搜查所有行人携带的行李。又通知全城人要回家,不得随意出入。余成龙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暗中告诉公差,只要有人反复进出城门,他就会被抓住。果然,公差发现两个人很可疑,他们除了衣服什么都没有。于成龙果断判断这个人是小偷,立即抓住了他们。起初,他们拒绝承认,于成龙命令人们脱下衣服进行检查。果然,他们穿着偷来的衣服。财产太多了,不能一次全部拿出来。他们多次离开城市,一点一点地把财产送出去。
余成龙用方法和计划破案,非常注重细节,观察能力强。不管案子有多难,他都能顺利破案。
于成龙的故事
余成龙的故事至今流传。虽然余成龙一生的官员都得到了提拔,但他一生都很穷。他在江南时,曾被江南人称为“于青菜”。虽然他在高职院校和高贵的生活中,但他的生活很简单,从未过过过奢华的生活。
[img]732301[/img]
图片来自网络
余成龙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他早年一直在为科举考试而奋斗。当他参加乡村考试时,考官公开贿赂他,这让余成龙非常不喜欢。因此,他在试卷上痛苦地解释了当时的缺点。结果,他没有中标,而是获得了一名贡献者。贡生可以直接参加会议。会议结束后,于成龙以父亲年老为由回到堡村。
顺治八年后,他参加了考试,但没有通过考试。当时,他已经35岁了。事故发生后,于成龙44岁,不顾亲友家人的劝告,毅然出国当官。从那以后,他开始了官场生涯和抱负。
余成龙无论在哪里当官,都保持着两袖清风的风格,艰苦朴素。余成龙是正直的,当官也是如此。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为当地人民做实事,为人民做决定。他当官的地方总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他不怕权贵。一向桀骜不驯的地方豪强在于成龙的统治下会“奉法唯谨”。
余成龙当官有自己的策略。他一直把工作放在整顿官治的首位。他不仅关心官员,还关心教育。离开20年后回到家乡时,他仍然穿着布衣。他还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余成龙的家训。他必须教育子孙后代做到这一点,尽善尽孝。
因为我们应该从成龙的故事中学习,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应该忘记孝道和简单。余成龙的故事还应该警告后代要诚实,这也应该是现代社会应该学习的地方。
清朝第一廉吏于成龙:破案有多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