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于成龙》自推出以来就受到了观众的高度赞扬。以清朝大官余成龙的生活事迹和官方经历为主题,塑造了一个清洁政治的官员形象。余成龙这个角色也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很多人都对他很感兴趣,那么他在历史上是什么样子的呢?
[img]309812[/img]
【坚守本心,初入仕途】
清代山西永宁州人于成龙字北明,名于山。顺治十八年,即成龙四十四岁时,于成龙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走上了仕途。此时,他的任务是成为广西罗城偏远的县长。广西是当时清朝的边界。它不仅与山西相隔数千英里,而且经济落后,非常不发达。不难想象为什么成龙的家人会尽一切可能阻止他成为这个地方的官员。
然而,他是一个有思想和抱负的文人,“应用世界”是每个文人的共同梦想。他去了。当时,广西罗城到处都是杂草,居民很少。这并不过分。当于成龙第一次到达时,他甚至没有房子可以安顿下来。他不得不暂时住在关帝庙里。
在这样的困境中,于成龙以不同于普通人的决心和毅力,带着疾病处理政治事务,踏上了当官生涯的第一步。
[img]309813[/img]
【政绩斐然,可重用】
于成龙在罗城定居后不久,罗城就迅速发展起来。他在罗城当了三年县长。正是这三年,罗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摆脱了混乱,得到了治理,人民安居乐业。
他出色的政治能力引起了当时两位广州政府大使的金光祖的注意。金光祖认为他是一个可塑的人才。于成龙被评为全省治理的榜样。这颗尘土飞扬的珍珠终于慢慢发出了他的光芒。
康熙六年,于成龙的“伯乐”广东总督金光祖推荐他成为广西省唯一的“卓越”。于成龙在鲜花和掌声中晋升为四川合州知州。
余成龙自然具有优秀的政治能力。他在合州工作不到两年,合州人口急剧增加,开辟了许多荒地。在古代,人口是地区经济实力的外部体现。经济越发达,人口就越多。不难看出,成龙的治理成就。
此后,于成龙先后担任黄州知府、湖广下江路道员、福建按察使、两江总督。他的仕途一片平坦。他没有辜负朝廷和人民的信任。他在政治上勤奋,两次平息了武昌的混乱。虽然官员越来越大,名利越来越多,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心,诚实正直,为人民服务。
[img]309814[/img]
【成就】
他整顿了官治。余成龙担任两广总督时,主要职责是治理官员。他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把整顿官治作为首要任务。
当时,社会上有一种请客送礼、贿赂官员的不良氛围。于成龙知道后非常生气,惩罚了中秋节送礼的官员,以身作则;在江南任职时,他经常在民间微服务中寻找和发布《兴利除弊约》,制定了以要求官员勤俭节约为核心的《新民官自省六戒》,这已成为地方官员的行为准则。
他关心教育和科举制度。在文化发达的江南地区,一种绅士贿赂考官的氛围很流行。贫困家庭的学生往往很穷,没有任何排名。余成龙规定,只要发现这种情况,他就会立即削减考官的职位,并受到严厉的惩罚。他还建立了一所学校,鼓励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于成龙可谓“铁肩担道义,辣手拿文章”。他对文学和艺术也有很高的见解。他还写了一首诗,用他刚劲有力的笔在水火中拯救了成千上万的人。
是金子,早晚都会发光。虽然成龙早年因为各种原因多次失败,但幸运的是,历史终究没有辜负他的努力和决心。
[img]309815[/img]
【后记】
喜欢阅读历史的人可能知道,要成为一名诚实的政治官员是非常困难的。名声和财富的诱惑总是太多了,有几何学可以坚持他们的心?像成龙一样,它不仅有很高的政治才能,而且有文学成就,而且很少。
臧克家有一首赞美鲁迅的诗叫《有些人》。诗中写道,骑在人民头上,追求名利,想要不朽的人,最终会成为历史的余烬,而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才会真正成为永恒。时间不会辜负他们,历史不会辜负他们,人民不会辜负他们。只有在人们心中,才能实现人生的真谛。
清朝官员于成龙有什么传奇故事?历史上的于成龙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