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龙已经成为皇室独特的象征。故宫建筑中使用了大量的龙图案。很难统计总数。传说太和殿有13844条龙。细心的人数了一下,殿内有12654条。如果算上殿外,多达14986条。
[img]710992[/img]
紫禁城曾经是明清时期的宫殿,有24位皇帝住在这里执政。明清时期的龙已经成为皇室的独特象征。很难统计紫禁城建筑中使用了大量的龙图案。据说太和殿有13844条龙。细心的人数了一下,大厅里有12654条。如果包括在大厅外,有多达14986条。
龙在中国享有盛誉,但在西方却名声不好,造型也大不相同。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至今备受争议。
一种说法是,龙的形象来自东方,通过阿拉伯文明传入西方。当时,中国的瓷器燃烧质量很好。阿拉伯人推出了大量的仿制品。由于阿拉伯缺乏高岭土,燃烧的东西没有“骨头”,只能被视为陶器,不仅会褪色,而且会漏水。
阿拉伯商人有地理优势,阿拉伯模仿中国瓷器可以做得非常相似(但远不如实用),特别是在图案中,故意高度模仿中国。龙形是关键的模仿对象。
阿拉伯工匠在理解不同文明之间存在偏差,在中国龙上增加了一些“创造”。欧洲龙有一个大肚子和翅膀的图形,这可能是阿拉伯工匠转型的结果。
事实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中国古代瓷器喜欢画松鹤图。事实上,鹤涉及鸟类,基本上不会出现在松树旁边。这样的画有很好的含义,但阿拉伯工匠不明白,所以他把鹤处理成鹅,但他的腿惊人地长。此外,中国古代瓷器有许多鸳鸯图案。阿拉伯地区没有鸳鸯。我不知道中国人是否意味着夫妻关系,所以工匠们通常只画一个。
在这种模仿过程中,阿拉伯人对中国人喜欢画鸟和植物有了理解。因此,中国文明被视为热爱自然、尊重生态的代表。这种误解后来传入西方。后来,西方学者特别重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事实上,东方天人合一意味着“天人合一”,与环境保护关系不大。
在中世纪的宗教战争中,阿拉伯文明被西方人妖魔化,龙成了恶魔的形象。骑士杀死恶龙成了民间传说,龙的形象被毁了。
[img]710993[/img]
欧洲龙有翅膀,这也可能与中亚传说中的格里芬有关。格里芬是草原民族信仰的翼兽,分为鹿形格里芬、狮形格里芬和鹰形格里芬。
格里芬传播到东西方。中国古代衙门前的石狮实际上是格里芬的一种。狮形格里芬最初雕刻有翅膀,但翅膀开放,容易脱落。后来,它只刻在肋骨上。向西方传播,如狮鹫,是一种鹰形格里芬,它对希腊文明有影响。今天的意甲热那亚队徽是狮鹫。翅膀通常是中亚文化的象征,如羽毛球运动员、阿胡达(拜火主神)等。
然而,也有漏洞。圣经中看守苹果树的是两条龙,历史应该远远早于东西方瓷器的交流。然而,《圣经》中的龙是欧洲人后来理解的龙吗?这也是一个问题。就像引诱夏娃堕落的苹果一样,它永远不会像我们今天说的那样。
西方龙起源于中国。为什么西方龙肚有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