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攻克北京。崇祯终于受辱了,在煤山上吊自杀。同年,史可法等人在南京建立了福王朱,建立了南明洪光政权。不久之后,清兵攻打李自成,占领北京,征服大顺军。第二年,清兵攻打南明,同年5月占领南京,7天后俘虏了洪光皇帝朱,洪光政权灭亡。
[img]712612[/img]
南明初期,武汉、江淮有驻军,明朝残余势力和地主武装力量近百万军队。也就是说,此时南明不仅拥有数百万军队,占据了一半的国家,而且还有一年的呼吸时间。为什么它不能像南宋那样生存数百年,而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被摧毁?
从南明朝局开始,崇祯在位时,曾提出南迁南京的想法,但却为百官反对。后来有官员提出派太子南迁,把南京当陪都,以防万一也被内阁首辅反对。同时崇祯皇帝也因为多疑,怕太子篡位,所以放弃了。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当李自成突破城市时,崇祯和太子都死在北京,而南京的朝臣无首。谁是皇帝,就成了南京政权的争议。
[img]712613[/img]
此时,南京的官员大多属于东林党,他们主张立明神宗的侄子朱常为帝,而不是正统的福王。最后,在马士英的策略下,史可法和东林党人别无选择,只能立福王为帝,但也埋下了祸端。福王登基后,善待帮助自己的人,却怀恨在心,最终导致朝局不稳。大将史可法自请出镇扬州,江北诸镇军队更是自力更生,无人能控制。最终导致明朝国库空虚,地方大将拥兵而无所作为,心中有鬼。
国库空虚,政局不稳定,再加上无用的将军,战胜大顺或清兵是不可能的。此外,此时的洪光政权只提出了“讨贼复仇”的口号,将矛头对准李自成,而忽略了清兵入关。这时,清兵假装和南明一起攻打大顺,一边收购、诱惑、拉拢南明官僚,让他们有了和谈、偏居南方的想法。于是,南明人开始了醉生梦死的安逸生活。
[img]712614[/img]
清军攻打南明政权后不久就夺下了徐州。这时,南明政权已经危在旦夕,但几支防守江北的军队仍在为自己的领土而战,最终导致部分军队投降,南京朝廷内部风暴不断。
[img]712615[/img]
当时形势危急,马士英还在和东林余党内斗。当清军到达扬州时,史可法请兵支援,但拒绝了马士英的话,“宁愿君臣死于清,也不愿死于左良玉”。扬州没有士兵,几天就被打破了,史可法被俘,就义而死,扬州人民奋起反抗却被屠杀。此时,南明的政权完全失去了人民的心。扬州被占领后不久,清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逃跑的弘光帝也被降清的刘良佐俘虏。从那时起,南明的政权崩溃了。
因此,不难看出,朝局不稳是南明政权最终崩溃的根本原因。
拥兵百万占据了大部分江山,为何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被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