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而不是“黄炎子孙”?我整理了几个观点,一起去看看。
第一:从神话的角度来看,每一位古代皇帝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炎帝神农氏“教民耕种”,代表人类开始耕种;黄帝轩辕氏制舟车、衣冠、法等,代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古人认为,文明与野蛮的区别(华夷之辨)与人与兽的区别(人与禽之辨)有一些共同之处。以渔猎为生的人,类似于动物。在上图中,黄帝以前的人被描绘成头上的长角。没有农耕,粮食不足,只能过野兽的生活,没有衣冠礼乐。黄帝面前一定有炎帝。
第二:根据汉代流行的“五德”,后一个王朝的属性与前一个王朝的属性是相互关联的(战国时期是相互关联的,后人有时认为相互关联,有时认为相互关联,取决于当时王朝的需要)。炎帝是火德,黄帝是土德(黄色代表土),火生土,黄帝必须在炎帝之后。
第三:通常所说的炎帝只是部落首领的头衔。神农崛起后,几代炎帝开始扮演世界霸主的角色。当轩辕成年时,炎帝部落已经开始衰落。在阪泉之战中,轩辕打败的不是神农,而是他的后代。炎黄后代的炎症自然代表神农。作为对人类发展的贡献,神农不会比轩辕少。黄帝时代是在神农时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炎症在黄前很容易理解。
[img]711886[/img]
第四:中国人一直喜欢对称的东西。中华文明是基于伏羲的八卦图,包括后来的道教和儒家思想。。。这种性格使中国人的语言也注重这种对称美的思维。中国产生诗歌和押韵。如果把黄帝放在前面,那就是黄炎。从声学的角度来看,黄色的声音很高,炎症的声音也很低,所以没有押韵。一般来说,中国人习惯于把高音放在后面,也就是说,黄色应该放在后面。
第五:西汉末年,为了篡夺王莽的权力,刘欣将炎帝描述为神农,并为此提供了许多理论和事实依据。当然,炎帝远远领先于黄帝。后来,刘翔的父子为此大力宣传。在班固的《后汉书》中,他们继续承载这一说法,并认为这是一个历史事实。因此,经过后来的不断变化,我们成为了中国人的后代。
第六:中国人有很多黄姓。如果把黄字放在前面,人们会觉得黄炎是一个叫黄炎的人。事实上,炎黄并不意味着黄帝和炎帝。炎黄实际上意味着炎帝和黄帝的部落。如果你叫黄炎,你会觉得自己是一个人,这听起来很不舒服,不尊重你的祖先。
我认为这主要是一种历史遗产,可能不是由单方面的原因决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形成。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呢?
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而不是[黄炎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