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悲惨的苏德战争中,由于苏联对祖国的忠诚和他们的海洋战术,人们总是习惯于赢得苏联军队的最终胜利。应该说,这没有错,但这不是最重要的。决定苏德战争胜负的最重要的是武器,一种连苏联人自己都不知道的秘密武器。
[img]710121' />
1941年7月14日,希特勒制定的“巴巴罗萨”作战计划实施后,550万德国军队三路入侵苏联。德国军队中最强大的是中央集团军队,他们的第一支军队刚刚占领了苏联的战略城镇奥尔沙。
此时,奥尔沙火车站非常繁忙。德国军方正在利用被捕的苏联宽轨列车,迅速在靠近前线的火车站集结供应材料和准备进攻的部队。下午2点30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密集炮火炸毁了车站和附近的德国军队和物资列车。不到10秒,火车站就被炸得面目全非,车站上没有生命的迹象。
[img]710122' />
这场来去匆匆的毁灭性打击让德国前线指挥官感到困惑。什么样的炮弹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倾泻出如此多的炮弹,造成如此毁灭性的打击,没有任何前兆?
因此,关于苏联军队使用新火炮的报告迅速报告,德国最高指挥官也一无所知,尽管德国情报部门在战前收集了一些关于苏联军队致命火炮的信息。直到在莫斯科战争期间,德国人才首次获得了苏联火箭发射器,这是苏联战场上最大的杀手:喀秋莎火箭。
[img]710123[/img]
喀秋莎火箭炮是二战苏德战争中苏军火箭炮的流行名称。
喀秋莎火箭炮由沃罗涅日军工厂开发,以共产国际俄罗斯第一个字母K命名并印在炮车上,这也是沃罗涅日军工厂武器出厂时的统一标志。因为当时火箭炮这种新型秘密武器被严格保密,连苏军士兵都不知道它的正式名字,所以按照这个字母“K“,这种武器被命名为苏联女性的最爱“喀秋莎”,然后“喀秋莎”的名字很快在苏联军队中传播开来,而德国军队称之为“斯大林管风琴”。
[img]710124' />
最早的喀秋莎火箭炮型号是BM-13,这是一种多轨道自行火箭炮。
枪有8条发射滑轨,一次可发射口径132mm的火箭弹16发,最大射程8.5公里,可单射或齐射。装满一次齐射的弹药大约需要5枚~10分钟,一次齐射只需7分钟~10秒。喀秋莎火箭火力猛烈,杀伤范围大,是消灭敌人密集部队、压制敌人火力配系、摧毁敌人防御工事的最佳武器。无论是德军强大的混凝土工事,还是德军装甲部队拥有重型坦克,都会在喀秋莎火箭炮的齐射下崩溃。
[img]710125' />
早在1939年3月,沃罗涅日兵工厂就有8条导轨БМ-13-16试制成功,其发射架也是工字型,上下可分别悬挂一枚火箭弹。
1940年初,БМ-1941年6月17日,已试生产6门,БМ-13成功发射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元帅、总参谋长朱可夫将领、军械人民委员乌斯季诺夫。6月21日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最高统帅部迅速作出决定,全力生产БМ-13火箭炮及М-13火箭弹。就在7天后的6月28日,苏军成立了第一个БМ-喀秋莎火箭炮连13。
[img]710126' />
1941年10月初,德军发起了进攻莫斯科的“台风”战役。
10月7日晚,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喀秋莎火箭炮连不幸遇到了德军渗透的先锋部队。炮兵连官兵冷静应战,炮手们迅速架起火箭炮,而其他人则拼命挡住德军的冲锋,争取时间发射火箭炮。为了防止喀秋莎火箭炮的秘密落入德军手中,炮手们亲自炸毁了所有火箭弹。由于火箭弹的发射和火箭炮的销毁延迟了突破的时间,包括连长费列洛夫大尉在内的绝大多数苏军官兵都被德军包围,苏军第一个喀秋莎火箭炮单位悲惨地结束了战斗过程。
[img]710127' />
1943年2月,苏军赢得斯大林格勒战役,全歼德军精锐保卢斯第六集团军。
在这场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大会战中,苏联1531门喀秋莎火箭炮在这场战斗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为了应对德国强大的火力点和装甲部队,苏联军队投资了刚刚成功开发的М-31-4火箭炮。这是一种发射在地上的火箭炮М-30
与203毫米榴弹炮相比,300毫米火箭弹的威力要大得多,它能摧毁德军任何强大的火力点。БМ-30火箭炮随后在库尔斯克、布达配斯、布拉格、科尼斯堡和柏林等城市发挥了威慑作用和毁灭性的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共生产2400门БМ-8系列、6800门БМ-13系列和1800门БМ-卡车上安装了3374门30系列火箭炮。
[img]710128' />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苏联军队已经拥有7个火箭炮手、11个火箭炮旅和38个独立火箭炮营,其中大部分是БМ-喀秋莎火箭炮13。
喀秋莎火箭炮是苏联军队战胜德国的最大英雄。甚至他们自己也说,他们可以打败德国人,依靠两种武器,一种是葡萄酒,另一种是喀秋莎火箭炮。有些人说苏联有很多人,他们通过人群战术击败了德国,但看看战争早期苏联军队可怕的伤亡人数。如果没有像喀秋莎火箭炮这样的毁灭性武器,无论苏联有多少军队,德国国防军都会接受所有的订单。
[斯大林管风琴],苏军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超级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