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满汉全席是清朝入关后民族融合的结果。然而,其产生和进化的具体过程相对曲折。
[img]708336' />
清军入关后,为了保持民族特色,顺治、康熙年间,在宴请满汉官员时,严格区分满汉、满汉、满汉,不得混淆,满汉等级限制在官方宴会上。但入关后,满族必然会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饮食文化方面,汉族文化更具影响力,满族逐渐走向合席。有学者指出,康熙祭孔时,衍生公府已用满汉席款待康熙。随后,这种宴会方式在乾隆年间在宫廷和民间流行,尤其是在官场。满汉官员来送他们的时候,不再考虑满汉之间的区别,而是混在一起。满席真的很简单,图案也很简单;汉席有更多的口味和风格,精致的饮食和更有吸引力。但需要指出的是,满汉席虽然混为一席,但仍占有重要地位,这是“政治正确”的表现。
[img]708337' />
满汉全席流落民间后,富裕家庭蜂拥而至。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原材料、技术和口味的差异,满汉全席在各地仍有很大差异。清中期全席分南北,北派以孔府菜为主,南派以扬州菜为主。让我们来看看李斗最早记录的满汉全席——扬州满汉全席,以了解其奢华:
十大五大碗:燕窝鸡丝汤、海三炖猪筋、鲜蛤萝卜汤、海带猪肚丝、鲍鱼炖珍珠菜、淡菜虾汤、鱼翅蟹汤、蘑菇炖鸡轮、鱼肚炖火腿、鲨鱼皮鸡汤、血粉汤一级汤饭碗。
二号五桂碗十件:鲫鱼舌炖熊掌、米糟猩唇、猪脑假豹胎、蒸驼峰、梨片拌蒸果子狸、蒸鹿尾、野鸡片汤、风猪片、风羊片、兔脯、奶房签一级汤饭碗。
三号细白汤碗十件:猪肚假江瑶鸭舌汤、鸡笋粥、猪脑汤、芙蓉蛋、鹅胗汤、烂蒸鲱鱼、假斑鱼肝、西施乳、文思豆腐汤、甲鱼肉片汤、茧汤饭碗。
4号毛血盘20件:烤、哈尔巴、小猪、炸猪羊肉(2件)、挂炉走油鸡鹅鸭(三件)、鸽子,猪杂,羊杂,草猪羊肉(二)、煮猪羊肉(二件)、白蒸猪子小羊子鸡鸭鹅(三件)、白面饼卷、什锦火烧、梅花包子。
五号洋碟二十件:热食劝酒二十件,小菜碟二十件,枯果十彻桌,鲜果十彻桌。
[img]708338' />
宫廷对满汉全席食用者的标准一直很严格。除了天子、父亲、兄弟、太后、皇后、妃子等。,皇室的继承人和英雄才有资格参加。大臣们为能够参加满汉全席而自豪,这也成为皇帝拉拢心腹、宣示天恩的有效途径。满汉全席一直透露着他的政治氛围。满汉全席还需要遵守完整的礼仪规则。严格规定菜品的选择、上菜顺序和上菜时间,并根据宴会的具体节奏穿插宴会和娱乐活动。
“在过去,王谢堂飞进了普通人的家。”满汉全席在民初依然存在。经过人民的改善,甚至有108道大餐和64道小餐。这些都是富人夸耀心理和对皇室饮食文化好奇心的重要表现,也构成了中国民族融合和丰富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满汉全席有哪些菜?看看古人是怎么记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