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中,清朝皇帝经常对邪恶的罪犯说:“送宁古塔,和披甲奴隶”。然后大臣吓坏了,恳求皇帝开恩。更多的谚语说:来到宁古塔,十条黄泉路并不害怕。为什么这些人如此害怕宁古塔,什么样的人类炼狱,甚至愿意死,但不想去宁古塔。
[img]704380' />
宁古塔昂邦章京自清顺治十年(1653)成立以来,已有360多年的历史。宁古塔将军是吉林将军的前身。宁古塔属于边远地区,过去环境恶劣,气候异常,寸草不生,五谷不长,非常适合罪犯改造。陈嘉猷从顺治十二年被送往宁古塔开始,就成了清初流放重犯的地方。其中最著名的是丁酉科场案。丁酉科场案发生在清朝顺治十四年,年次丁酉,屡兴大狱,株连广,是中国自有科举以来最血腥的作弊案件。是年,有三起科场舞弊案,分别是丁酉顺天乡试案、丁酉江南乡试案、丁酉河南乡试案。可见宁古塔关押的人都是重罪人,堪比死刑还可怕。
[img]704381[/img]
后来,在明清时期,大量受到朝廷惩罚的官员和将军被分配到宁古塔,特别是从顺治到乾隆,成千上万的人被流放到这里,使宁古塔成为当年著名的流放地之一,许多人甚至在去之前自杀了。
宁古塔在顺治时期的管辖范围非常广泛,盛京以北和以东都是统一的。随着大厅的建立,领土逐渐减少。黑龙江省东部的海林县是300多年前清廷流放人的宁古塔所在地。大多数流放宁古塔的人都被冻死、疲惫和折磨。很少有人能回来,也很少有人能从这里回到法庭。
[img]704382' />
谁是披甲人?八旗制度“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平时耕地打猎,战时披甲上阵。根据身份地位,旗丁中分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种。披甲人是降人,民族不同,是用来帮助清朝守卫边境的人。披甲人世代生活在边境。清朝经常把一些囚犯或他们的家人分配给这些人,以稳定他们的士气。“以披甲人为奴”就是以披甲人为奴隶。披甲人的地位足够低,不是好茬。给这种人当奴隶,结果只是被羞辱或者被他们折磨而死,比死更难受。
[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到底有多恐怖?能让人宁死也不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