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揭示印度[圣女]的悲惨生活[神灵献身]的少女们

人们常说,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是一个悲哀的国家。人们必须从崇拜和认同宗教到坚定信念和全心全意皈依宗教的过程,用这种信念和皈依来指导和规范人们在世俗社会中的言行,肯定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快乐,同时也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法律以外的标准化作用。

[img]704393[/img]

但很少有人认识或揭露宗教信仰背后鲜为人知的丑恶和罪恶。

比如我早就听说过印度的“圣女”,认为赋予这个神圣称号的女人一定是超凡脱俗、受人尊敬、受人尊敬的精神偶像,其实并非如此。

不久前,我从我的印度朋友那里了解到,印度的“圣人”似乎是神圣的,但实际上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悲惨的命运。或者,说这个群体是印度宗教信仰的特殊受害者并非不可能。

印度的“圣女”起源于印度古老的传统。很久以前,穷人就是所谓贱民家庭的女孩,从小就去寺庙“服务”,成为印度教高级僧侣和婆罗门长辈的性奴隶,胃被称为“圣人”。这些来自贫困家庭地位低下的女孩放弃了传统的婚姻模式,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印度教。进入青春期后,这些女孩通过一定的仪式和庆典嫁给了寺庙,然后和寺庙的僧侣或长老同床共枕。在人们面前,他们有一个光鲜亮丽的名字叫“圣女”;大家都知道,这只是印度教高级僧侣和婆罗门长老的免费“性奴隶”。

早在1986年,印度政府就正式宣布,让印度女孩成为“圣女”为寺庙僧侣“服务”,但事实上,这一丑陋的传统在印度教僧侣和当地寺庙中仍然很普遍。

“圣女”平日和家人住在一起,一旦寺院需要,他们就必须无条件地赶走。
“圣女”由僧侣招募,挥之不去,与世俗的“应召女孩”非常相似。他们不穿僧袍,只需要用身体来满足僧侣的贪婪和性欲,投身于僧侣的怀抱。

[img]704394[/img]

与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同,“圣女”在印度并不是一个体面的胃。人们敬畏他们,磕头求拜,但大家都知道,所谓的“圣女”既不是女王也不是明星,而是一群命运极其悲惨的苦孩子。但是,如果家里的经济条件更好,谁会把女儿送出去,被僧侣们侮辱呢?——可见宗教信仰有多虚伪。这听起来有点尴尬,但这确实是印度古老的传统,印度教文化中的糟粕。

进入印度寺庙被称为献身于神灵的“圣女”,注定是卖掉青春和身体的另一种形式,过着没有婚姻的悲惨生活。

当“圣女”年轻时,它是老年人的热门财产。一旦它老了,它就变成了榨汁的甘蔗渣。寺庙里的僧侣们会毫不留情地把他们从“圣女”团队中撤退。不幸的是,像妓院里的老客人一样,老“圣女”开始在幕后为寺庙寻找下一代“圣女”。

这种古老的印度教习俗埋葬了许多无辜女孩的身心健康。“圣人”畸形的社会角色实际上使他们处于社会的底层,既没有人关心,也没有机构管理。他们满足了不同僧侣的性欲,使他们成为艾滋病毒的传播者。

[img]704395[/img]

援助印度的西方基督教慈善组织发现,在印度安德拉普拉德什地区,约40%的“圣女”呈阳性。

有关机构声称,印度有500多万艾滋病毒感染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每十年将增加300万新患者。早在2003年,艾滋病就成为印度人口死亡最多的疾病。虽然死亡在前面露出牙齿,但印度教的“圣人”坏习惯仍然是致命的。为了吃饱饭,“圣人”不得不走进寺庙,把青春和生命献给神。

只有残灯破庙,痛苦的余生留给了年老的“圣女”。这就是印度的“圣女”看似神圣,其实不为人知的悲剧和现实生活。


揭示印度[圣女]的悲惨生活[神灵献身]的少女们揭示印度[圣女]的悲惨生活[神灵献身]的少女们

,,,

  • 忽必烈是怎样打造以香都为中心的世界性帝国的
  • 在使蒙元王朝和大汗本人引起西方世界的关注方面,谁也没有威尼斯旅行家、尼柯罗的儿子马可·波罗做得更出色,根据他那部在热那...

  • 王陵的母亲是谁?她为何预言楚霸王项羽会失败
  • 这个女人没有留下姓名,她是汉初做过宰相的王陵的母亲,说起王陵,也许很多人没有听说过,他是沛县的县豪,年龄比刘邦要大,...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怎样一步步征服世界的
  • 他发动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他创建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他将军事艺术推向了冷兵器时代的巅峰,他是世界历史阶段...

  • 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开国者巴布尔有成吉思汗基因?
  • 巴布尔是印度显赫一时的莫卧儿王朝的开国大帝,他的名字在波斯语里是“老虎”的意思,据说巴布尔是蒙古族的后裔,在他的血液里...

  •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对世界的理解仍然是片面的
  • 道光公开称英国为“夷”。从道光对英国人的称呼中,我们大概可以知道光的准备程度,也就是说,当时被称为世界第一强国的日落帝...

  • 天真的清朝官员:两广总督叶明琛为何客死印度?
  • 叶名琛(1809年~1859年),湖北汉阳人,清朝科举制度培养的优秀人才:26岁中进士,38岁巡抚,43岁晋升总督,46岁拜相国。 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