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公开称英国为“夷”。从道光对英国人的称呼中,我们大概可以知道光的准备程度,也就是说,当时被称为世界第一强国的日落帝国,在中国人眼里就是“蛮夷”。既然是蛮夷,就有办法对付。中国对付蛮夷的法宝几乎和对付农民起义的方式一模一样,大概就是一手打一手拉,能打就残忍镇压,也叫“消灭”,彰显皇帝的军威;如果打不过,就来二手,招安,也叫“怀抚”,展现皇帝的恩威。总之,皇帝高高在上,一直是赢家,而“蛮夷”则没有资格讨价还价,更没有资格与天皇平起平坐。
范文澜先生曾经说过“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看世界的人”。自从范先生以来,林则徐似乎是近代史的象征。
我们不怀疑范先生的观点,也不否认范先生的结论,但我们想知道,第一个看世界的人看到了什么?
范先生是对的。林则徐确实看到了这个世界。到达广东后,为了了解当时的情况,他一方面派人到澳门购买外国文件和报纸,另一方面组织人员翻译,还编制了《四洲志》、《中国人》、《滑达尔国家法律法规》等。后来,林则徐把这些信息交给了魏源。在此基础上,魏源编写了著名的《海图国志》,似乎对中国没有影响。据说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受这本书启发的。
[img]124701[/img]
客观地说,林则徐真的很想了解西方文明。什么是西方文明?根据当今流行的观点,西方文明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文物-系统-文化,代表三个阶段,逐步深化。最容易理解的是文物,就在那里,容易理解和接受,最难理解的是文化。
从林则徐后来的行为和表现可以看出,他充其量看到了“器物”,而且还是皮毛。
当然,我们不能以此为难,也不能用今天的眼光来评价林大人。无论如何,林大人还是很勇敢的。除了最初的“七战七捷”,1840年5月,英国有48艘军舰、540门大炮和2.5万名士兵抵达珠江口。5月9日晚,林则徐派火舟出击,烧毁英国11艘小艇,英军完全准备好后,林大人仍敢于开战,主动出击。
英国人很聪明,他们也知道中国的情况。中国这么长的海岸线,不可能全部布防,随时都能找到登陆地点。你在广州有林则徐,防务做得好,惹不起。我们向北走。因此,易律没有在防备森严的广州反击,率领40艘船向北行驶。第一部队很快到达舟山。后续部队经过厦门时,远征指挥官曾要求一艘军舰向厦门官员提交《致中国宰相书(副本)》,希望厦门官员能为他们传递给中国宰相,但没有成功。
事实上,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在哪里知道?自从朱元璋以来,中国就没有宰相了。所有的问题都由皇帝独自承担,这相当于国家元首和行政首长的集合。就像哥伦布一样,他从西班牙国王写给中国元朝汗流浃背的信开始。他不知道元朝已经被一个叫朱元璋的小和尚推翻了200年。
两天后,到达浙江的英军开始攻打定海,定海水师在9分钟内没有复出,定海失守。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对世界的理解仍然是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