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手是用钩弦的手指扣住弓弦的护手工具。同时,在放箭时,也可以防止快速回抽的弓弦划伤手指。古人也叫机,意义类似于扳机,扳手的作用相当于扳机。它经常出现在古装剧中,给人的印象是它是一种装饰,有些象征着权利。
[img]703454' />
韘(shè)第一次出现在商代(公元前17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在春秋战国(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使用扳指非常流行。清军入关前,汉族人用鹿骨扳指,呈黄色,年久变浅棕色有眼者为贵。
军用扳指,现在俗称武扳指,都是驼鹿角做的。夏天手出汗时,驼鹿角中的角质蛋白会从汗液中沉淀出来,扳指内壁会产生粘性。均匀的血线可以增加透气性,长时间佩戴后不会有异味。
[img]703455' />
满族人入关后,大量贵族子女不再练武,但仍戴扳手。由于炫耀财富的需要,扳手的质地也从原来的鹿角发展成珍贵光滑的原料,如犀角、象牙、水晶、玉、瓷、玉、电气石等。
普通旗手佩戴的扳指最多是白玉磨制者。贵族扳指是翡翠制品的最佳选择。它的颜色是不同的,有不同的斑点。绿色和清澈如水的人是有价值的。他们不是贵族,也不敢轻易佩戴。根据它的厚度和厚度,它可以分为文学和武术。武术扳指多样,文学扳指多于外墙精铸诗歌或图案。
[img]703456[/img]
如今,在文具中,有一种圆柱形物体,主要由金、玉、玛瑙、玉、象牙等珍贵材料制成,光滑细腻,浅雕或很少雕刻装饰。
[img]703457[/img]
玉扳指(玉)
它的大小可以放在成年男性的拇指上。也经常看到一些附庸优雅的人,甚至清民国时期的影视人物,戴在拇指上。它被称为扳指。然而,把它戴在拇指上并不方便和不舒服。
从扳手的名字来看,古文中的“扳手”意味着牵拉和恢复,“手指”意味着手指不必说。那么扳手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为什么过去人们把它放在拇指上?
在清代的一些绘画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故宫博物院藏《威弧获鹿图》中有乾隆皇帝手上戴扳指的图像。
[img]703458[/img]
《威弧获鹿图》(局部)
《威弧获鹿图》是一幅卷轴画,描绘了乾隆皇帝深秋狩猎的场景。松树和丹树,悬崖上枯草。乾隆皇帝骑马,左手弓,右手箭。前面的雄鹿被锋利的箭射中肩胛骨,摔倒在地。
乾隆皇帝后面,一个女人紧紧地跟着她。她控制着右手的缰绳,左手拿着一支雕刻的羽毛箭递给乾隆皇帝。仔细看,我们会发现乾隆皇帝右手的拇指上有一个玉扳指。
[img]703459[/img]
《威弧获鹿图》(特写)
类似帝王戴扳指的画也有《玄烨军装图》、郎世宁画乾隆帝《大阅军装像》、《弘历射猎图》,以及匿名画家的《情殷鉴古图》等。
通过对上述绘画的分析,我们知道皇帝戴着扳指,其中大部分是穿着军装或参加与武器相关的活动,如审查和骑马。还有一些例外(《古画》中的人物是道光皇帝,时代太晚了)。从图片上看,扳指应该是辅助射箭的对象。
[img]703460' />
乾隆皇帝《大阅军装像》
扳指是它的俗名,学名(古名)叫“皇帝,(音乐俱乐部)”。汉徐慎在《说文·韦部》中说:“皇帝,投篮也,弦。用象骨,韦系,右手巨指。”早期在先秦出版的《诗经·卫风·兰》中,有“兰叶,君子佩戴”这句话。虽然佩戴,但我不能装甲。
如果我们追溯它的起源,时代可以达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或更早。1976年发掘的殷墟妇好墓出土了一件玉器,是碧玉做的,有棕色斑纹。高2.7~3.8、直径为2.4厘米。它的下部平整,上部前高后低,整体呈斜筒状。
[img]703461[/img]
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
前部中部下部有一个水平凹槽,背部下部有两个平行的穿透孔。上面雕刻着小孔的野兽图案。头朝后,有一个巨大的角落,两个小孔在野兽表面的眼睛下面。身体小,脚弱,尾巴垂直。装饰和形状搭配得当,但也非常实用。
[img]703462' />
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
拉弓射箭时,前沟可以帮助控制弓弦,后两个并列穿孔穿绳,将绳子绑在手腕上,箭射出后,防止丢失。
[img]703463[/img]
殷墟妇好墓玉器的套戴方法
当时还有角制、皮制、木制,尤其是玉制最珍贵。这个玉器也是迄今为止发现时代最早的实物。
2005年在陕西韩城出土的几十件金器中,有一件金器,整体略呈鸟头形,中间有一个大孔,鸟喙为钩,金光灼烧,耀眼。
[img]703464[/img]
芮城梁带村(M27)出土金
[img]703465[/img]
芮城梁带村(M27)出土金
据研究,梁代村27号墓是西周晚期芮桓侯之墓,这一金属出土具有特殊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251号春秋墓出土了两枚玉雕。据研究,太原市金胜村251号墓是春秋晚期金国赵青赵建子的墓。
战国初期,湖北随州曾侯乙墓也出土了一枚玉雕,体型长,长4.3、宽3.4、高1.1厘米。自上而下俯视,前尖后圆,中间有椭圆形大孔,孔径2.2×1.9厘米。后壁上还有一个小孔,孔径0.2厘米,侧面有一个小钩。中间的大孔是套手指的,奢出的小钩用来控制弓弦。玉灰黄色,不琢纹饰。全身非常细润光滑,让人不忍放手。
[img]703466[/img]
曾侯乙墓出土玉器
在墓主的左手掌处出土了这件玉器。或者证明了使用的目的。
汉代以后,材料可能会发生变化,很少发现武器文物,但它仍然与弓箭和其他远射武器一起传播,直到后金和清廷。女贞和满族人住在东北,世代以牧羊人狩猎为生。长白山和兴安岭是他们丰富而广阔的狩猎场所,骑马射箭也很有用。当他们射箭时,他们习惯于戴扳手(手指)。
[img]703467' />
扳指的使用方法
当时大部分都是用麋鹿骨头做的。进入中土后,尤其是前几代皇帝,面临着平息叛乱、拓展疆域、牢记祖训、以骑射为基础、崇尚武力的重任。每年秋天,我都会去木兰围场打猎,练习骑射,这就是所谓的“秋天”。
他们都喜欢各种扳指,乾隆皇帝写了很多诗。道光皇帝之后,武备松懈,“秋毅”放松,但皇帝、王子和大臣戴扳指的习俗保留了下来。只有在古代的图片中,道光皇帝坐在假山石上,左手戴扳指,右手拿着书卷,传播到清末,甚至今天,一些男人仍然戴着扳指。
[img]703468[/img]
《情殷鉴古图》道光帝
检查我们发现的实物,早期(秦朝之前),外面有沟槽或者奢侈的钩子来控制弦。晚期(后金清代)为筒箍形,用筒箍边缘控制弦。
一种形状的装饰在汉代也很流行,多由玉或象牙制成, 它们只是中间的孔类似于奥利维亚,但体积比奥利维亚大得多,或长或短,方形和圆形,周围或透明雕刻,或线条雕刻各种装饰。
[img]703469[/img]
河北满城窦婉墓出土玉形佩
现在它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实用功能,成为一种完全用于佩戴的装饰品,与我们今天讨论的扳手(手)无关。
除了装饰,这个东西还有这个功能!难怪乾隆这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