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第五次生物灭绝,
它也是地球历史上第二大生物灭绝事件,约75%-80%的物种灭绝。因此,在第五次大灭绝中,这次大灭绝的主要事件是最著名的,1.4万年的恐龙时代在此结束,
因为海洋中的菊石也一起消失了。它最大的贡献是消灭地球上的恐龙及其同类, 并为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最终出现提供了主要机会。
[img]701354' />
陨星雨导致全球生态系统崩溃
第五次生物灭绝主要来自地外空间和火山喷发,白垩纪末一次或多次陨星雨导致全球生态系统崩溃。
它的冲击使大量的气体和灰尘进入大气层,使阳光无法穿透,导致全球温度急剧下降,黑云覆盖地球多年,植物无法从阳光中获得一定的能量,因为海洋藻类和森林逐渐死亡,食物链的基本环节被破坏,所以大量的动物死于饥饿,包括恐龙。
[img]701355[/img]
包括恐龙在内的大型陆生动物全部灭绝
第五次生物灭绝,从支持小行星冲击科学家推断,冲击相当于人类历史上最强地震的100万倍,因为爆炸能量相当于地球核武器爆炸的1万倍,导致2.1万立方公里的物质进入大气。由于大气中的高密度灰尘,太阳不能直接照射到地球上,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迅速下降。
[img]701356[/img]
没有阳光,植物也在逐渐枯萎死亡。没有植物,植食性恐龙饿死。没有植食性动物,肉食性恐龙也失去了食物来源,它们在绝望和相互残杀中慢慢消亡。几乎所有的大型陆生动物都没有幸免于难,所以他们在极度寒冷和饥饿中绝望地死去,包括恐龙。由于小型陆生动物,如一些哺乳动物,依靠剩余的食物勉强谋生,他们终于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直到古代和近代陆生脊椎动物再次繁荣。
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第五次生物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