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早期阶段往往会迅速扩大。就像方腊起义在几个月内聚集了数百万人一样,晚清的太平天国起义自1851年在广西发起以来,在短短三年内迅速席卷了江南省,并在南京建立了首都和政权。如何镇压太平军已成为清朝的首要任务。
[img]700419[/img]
在此期间,曾国藩作为官员的侍郎,因母亲的丧失回到湖南老家守孝,亲眼目睹了太平军在湖北和湖南的活动,以及官军在对抗太平军方面的腐败和无能。曾国藩深刻认识到,要想成功镇压太平军,就必须依靠新的武装力量和人才。另一方面,朝廷也意识到,光靠绿营兵和八旗军是抵挡不住太平军北上的。皇帝命令各地编练乡勇,保卫地方安宁。
这实际上给了曾国藩一个很好的机会。虽然曾国藩一生都决心成为圣人,但在中国封建传统儒家教育下,学者们的梦想是取得成就和成就。很少有人能真正把仕途当作粪土,曾国藩也不能避免庸俗,否则他就不会反复参加科学考试。
[img]700420' />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太平军的强烈进攻下,除了朝廷允许当地编辑乡勇外,作为湖南出身的朝中大员,此时在湖南的曾国藩也受到了湖南巡抚张良基、师父左宗棠等湖南政治家和名人的邀请。此外,已经在湘乡练习了1000人团勇的罗泽南也尽力鼓励他出来组织团练,并愿意听从他的调度。
此时,对于曾国藩来说,成立湘军(湘勇),带领兵团打败太平军,驰骋战场,做出贡献,已经是时间、地点、人和所有权。只要他能抓住这个机会,曾国藩的生活可能会彻底改变,后来的事实确实证明了这一点。但此时,曾国藩不敢同意出山组建湘军。为什么?
他没自信,①毕竟他是一个文弱书生,从来没有领兵打仗的经历。自古以来,书生带兵成功的例子很少;②虽然湖南湘乡、新宁、湘潭等地都有举办团体训练的先例,罗泽南的团体训练也非常成功,但毕竟只有少数人成功了,而且大多数人仍然没有气候。与小土匪作战是可以的。与太平军作战无疑是鸡蛋碰石头。
[img]700421' />
也是官场腐败,①曾国藩被邀请主办湖南的团练活动,这不可避免地与湖南官场打交道。清朝的官场腐败是众所周知的。他长期以来一直是首都的官员,不熟悉湖南官场的人,所以做事更加困难。②官场腐败导致人们不支持官员。相反,许多人希望太平军能够战斗和惩罚这些腐败的官员。团练很难得到人民的支持;③官场腐败,人们不愿意支持团体培训,而成立乡村勇敢团体培训,资金必须自己筹集。资金的来源必须是官方和私人渠道,这两个渠道都很难筹集;
当然,里面也有曾国藩好脸的成分,①毕竟曾国藩是京官,朝中二品大员,现在一个巡抚来邀请他出山,难道不是失去了身份吗?②此时他是守孝之身,孝是第一位的,本不应该再出山做事,如果答应了,很容易落人谈柄,被背后辱骂。
最后,他拒绝了湖南巡抚张亮基的邀请。可以看出,并不是他不愿意,而是他不敢轻易同意出山。
[img]700422' />
直到老师唐健给他写了一封信,他才告诉他“时代造就英雄”,而不是让他出山组织团练。这时,正是“灾难并发,是英雄崛起的时候”,“天将降大责任,首先要努力,劳其筋骨”,“今天做事,千难万难,但古人说得好:世界上没有困难。为什么人杰?”。
曾国藩一直很佩服这位老师,唐健也是他一生中的贵人。他的知识造诣和事业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老师的帮助。这时,老师的几句话让曾国藩回忆起当年和老师谈人生理想的场景,早就想做一个轰轰烈烈的事业。现在,最好的机会摆在我们面前,但我们退缩了各种困难。
[img]700423[/img]
世界上没有困难。谁是杰出的?他是如此胆小,这不是懦弱和无能的表现吗?这样的曾国藩怎么能成就大事?老师的话完全典型了他。想到这一点,曾国藩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在老师的鼓励下重新点燃了斗志,决心出山组织团练!
晚清太平天国起义后,为什么曾国藩不敢创建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