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消极的人物,王莽被认为是一个小偷,一个失败者,一个被绿林起义军斩首的倒霉的人。在中国历史上,王莽处于一个非常尴尬和尴尬的位置,受到了嘲笑和嘲笑。
[img]700273' />
然而,《汉书王莽传》中的王莽与历史上著名的王莽大不相同:“鲁群兄弟都是将军的五侯子。他们利用时间奢侈。他们以舆论和马的声音流浪。他们鲁莽、孤独、贫穷,因折节而节俭。受《礼经》影响,师事沛都陈参勤奋博学,被服为儒生。事母和寡嫂,抚养孤独的兄弟,做好准备。”
[img]700274[/img]
王莽没有染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坏习惯。当官后,他严格要求自己,从不使用特权,以权谋私。而且,他的亲戚犯了罪,他也不容忍,但不幸的是,这些都是他成为皇帝之前的行为。
[img]700275[/img]
然而,从他成为皇帝之前的表现来看,王莽既有才华又有道德,而不是一个无用的人。因此,王莽有机会进入西汉末年朝廷的权力核心,获得最大的权力。成为皇帝的王莽并不奢侈,而是尽一切可能为国家和人民的繁荣找到一种方法。
王莽改制的第一件事就是停止土地和奴隶的销售,缓解当时社会日益尖锐的矛盾。然而,他的做法违反了当代达官贵人的利益。他们集体演奏,迫使王莽停止这一举措。托古改制的规定一实施就遭到挫折。
[img]700276[/img]
然而,王莽继续重组。他希望振兴经济,所以他通过“五平均六”来控制商人对农民的过度剥削,阻止高利贷者的猖獗活动。但同样,这也违反了富商的权益。他们极力阻挠,导致王莽在后期几次货币改革中失败。这些不仅没有缓解社会矛盾,而且造成了更大的社会动荡。
[img]700277[/img]
与此同时,王莽新建立的政权也处于危险之中,最终在最后的农民起义中崩溃。然而,王莽并不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篡夺王位的人。东汉末年,曹丕篡夺汉朝称帝,建立了魏国。但后人并没有对曹丕发表不好的评论。王莽受到了不好的评价。追根溯源,一般有三个原因:
第一,在中国封建史上,传统观念是皇家史观容不篡位者的事迹载入史册。一般篡位者都会尽最大努力在历史上树立一个辉煌的形象,篡位者会留下永恒的骂名。同样,篡位者也会丑化和贬低其他朝代的篡位者。例如,在《史记》中,司马迁将皇帝或地位相同的人传记为“本纪”,而王莽则被列入一般大臣和名人的传记。可以看出,汉代统治者对王莽的态度。
[img]700278[/img]
第二,王莽被后人恶评,是王莽政权的后继。王莽没有机会巩固自己的政权,篡位后传给后代。他在位时,天下大乱,他被攻入京城的叛军杀害,还没来得及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政权,就戛然而止。这样,自然没有人会为他辩护,只能让那些后代篡改历史,夸大或虚构他篡位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然后贬低王莽的行为。
[img]700279' />
@ 王莽作为一本负面教科书,几乎已经成为每个朝代都要提及的历史。代代相传,王莽被污名化的命运无法逃脱。此外,古人一直崇尚秩序。他们拒绝承认“丛林法则”的自然规律。受儒家教育的古人在思维上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认为秩序不应该被打破。谁打破了这种秩序,谁就是罪人。
[img]700280[/img]
从王莽的表现来看,他没有当皇帝的能力。虽然他想治理世界,但最终的结果不仅失去了世界,而且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而且还背负着永恒的诅咒。
在历史朝代,王莽的位置非常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