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孔子非常反对诸侯之间的征伐和合并。他们都希望诸侯们有自己的责任,尊重周天子,维护周礼。然而,在《春秋公羊传》中,有一件事记载了孔子积极支持齐国攻灭另一个小诸侯国。发生了什么事?
[img]700614' />
(孔子描述春秋)
换句话说,经过几代天子的更替,当第九代天子周夷王继位时,王室逐渐衰落。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不再来朝拜进贡。为了掠夺更多的土地,诸侯们仍然互相征服。
在这些诸侯国中,齐国是军事和国力最强的国家。因此,一个紧邻齐国以东的小国纪国的国王纪侯经常晚上睡不着,总是担心有一天会被齐国攻击。但担心有什么用呢,他们的国家太小,国力太弱,只能这么担心。
然而,很快就有机会了。
就在这时,周夷王病了。史书记载:“王有恶病,恶于厥身。”意思是周夷王病得很重。
周夷王病重的消息在诸侯中迅速传播。虽然诸侯们不太关注周天子,但他们此时非常紧张。史书记载:“你为什么不一起走来祈祷国王?”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来看望周夷王,祈祷上帝保佑他早日康复。
当时齐国的国君是姜太公的五世孙。这个齐是一个很平庸的人,曾经被东汉学者宋忠评价为:“野游,国史诗以刺之。”总之,他是一个懒于国政的国君。
[img]700615' />
(见天子)
齐哀公得知周夷王病重,不但没有任何反应,甚至没有派使者去探望,只是游山玩水。
纪侯见齐哀公丝毫不想探望周夷王,于是动了心眼。
纪侯带着贵重的礼物去看望周夷王,对周夷王嘘寒问暖,感动地周夷王泪流满面。
看到气温差不多,纪侯故意问:“齐国一直和周王室关系密切。现在国王病了。恐怕齐国应该是第一个来问候国王的病吧?”
周夷王对自己漠不关心,心里很生气。听了纪侯的话,他更生气了。“别提了,齐君根本没来过,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纪侯道:“我听说他到处游山玩水,玩得好不开心!”
周夷王脸色铁青。
纪侯看到周夷王效果明显,就不好意思说:“我也听说齐君到处说他是姜太公的五世孙,你是周武王的九世孙,他的分数比你高。按年龄,你得叫他爷爷!”
听了这话,周夷王气得浑身发抖。
纪侯接着说:“他还说,天子见诸侯不下堂。而你继位后,对于朝拜你的诸侯,竟然下堂而见。他说没见过你这样的天子!”
纪侯的煽动显然成功了。后来史书记载:“(周夷王)致诸侯,煮齐哀公于鼎.也就是说,
周夷王借一个理由,把所有的诸侯都召到镐京,然后命人将齐哀公捆绑起来,以对周天子不尊重的罪名,扔进大鼎,活活煮杀。
杀死齐哀公后,周夷王将同父异母的弟弟姜静改为国君,是齐胡公。
[img]700616[/img]
(煮哀公)
后来,齐得知齐的死是因为纪侯在周夷王面前诽谤他。他非常生气,但很难立即攻击纪侯。所以他“惹不起,躲不起”,把国都搬到了他的嫂子身边。
然而,齐哀公的死对齐国来说是一件非常可耻的事情,所以齐国的国君世代记得与纪国的仇恨,发誓要报仇。
这样,经过九代国君的更替,直到九世齐襄公,几代国君的复仇计划终于完成,纪国被摧毁。
这件事,后人也引起了一场关于“复仇”的大讨论。《春秋公羊传》中有记载:“襄公将复仇...远祖几世?九世可以复仇?虽然百世可以。”也就是说,孔子的观点是,不要说“九世之仇”可以报,也就是“百世之仇”可以报。
后来,汉武帝“罢废百家,独尊儒术”也说:“昔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这也成为匈奴“白登之围”羞辱汉高祖、汉武帝向匈奴复仇的理论依据。
孔子坚决反对诸侯兼并,为什么还记载灭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