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城乡,建立最多的牌坊就是所谓的“贞节坊”。宋元以降,
“饿死小,失节大”的概念在全社会都很流行,背后的第一推动者是官员。在平民阶层中,建立名声或成就的可能性很小。唯一能得到官方赞扬的是女性保持贞洁,进入官方历史,从而成名。
[img]700516' />
明代命妇
《宋史》、《元史》、《明史》载有大量贞洁女性的传略,《清史稿》有四卷《列女传》,创下中国历史最高。典型的段、董、杨是清代节妇。丧夫时最大的只有21岁,最小的只有15岁。守寡时间分别长达79年、80年和101年!
[img]700517' />
《清史稿·列女传》载:董氏嫁给胡源渤,“源渤卒,董年十五,为八十年,年九十五乃卒。”
《清史稿·列女传》:“李突然娶了杨,永年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突然中风,杨年二十一。事阿姨孝顺。抚子尊贤,娶妇王,生子尊贤卒,阿姨和妇女抚孤孙至成立。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杨寿百二十,守节百有一年。”
有过男欢女爱的年轻女子,如何度过守寡的漫长岁月?不仅要靠毅力,还要靠技巧。《清史稿·列女传》载:胡源渤的妻子董氏十五岁守寡,邻妇曾问他这么年轻,这几年是怎么留下来的。董氏说:“饥而食,疲而睡,不饥不倦,必有事,不坐而嬉。我尝做仆人,治女红,必求其工。求职,心专;心专,力勤;力勤,劳而易倦。疲倦即睡,即兴,不休息,久而久之就习惯了。”
为了熬过漫长的岁月,董拼命做工,精益求精。他所有的心思都花在工作上,没有时间去想别的事情。累得撑不住就睡觉,醒来工作。
[img]700518' />
寡妇的守贞技巧几乎是一样的。段守寡始于明朝,《清史稿》未列入《列女传》。清代著名散文家方苞专门写了《高节妇传》。
高节妇,17岁失去丈夫,96岁去世,一生守寡79年。为了度过余生,她搬进了城里,“为市民缝纫”。高节妇的孙子后来在高中成为了一名高级官员,赎回了父亲的家。高节妇也成了生活的妻子和妻子,但她仍然“70岁时执着于仆人的战斗”,像奴隶一样做家务。工作不是为了谋生,关键是消磨时间,最终成为一种习惯。
白天工作,晚上还是睡不着怎么办?
节日妇女在去世前告诉年轻一代的女人,如果她不能保持节日,就不要像她自己一样。这一天太苦了。失去丈夫后,这位节日妇女非常年轻,无法度过夜晚。她准备了200枚铜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关掉灯,把铜币撒在卧室里。然后,在黑暗中一个接一个地触摸它,直到它筋疲力尽。所以重复,日复一日,杀死生命。
节妇一生的痛苦是如此的沉默。作为一个局外人,很难知道内幕...
[img]700519' />
贞节坊
古代女人是怎么守寡的?依靠毅力还是毅力?...真相令人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