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庚继承王位时,从商汤开始的商朝经过了20个王朝。商汤建立商朝时,最早的国家都在亳州。在接下来的300年里,都城已经搬迁了五次。从中丁到阳甲,商朝的发展经历了一段艰难时期。《史记·殷本纪》云:“自中丁以来,诸子被废除,诸侯莫朝被更立,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王位继承的纠纷和内乱,加上不断的自然灾害,导致商王朝衰落,失去了诸侯的支持。
[img]698941[/img]
盘庚上台之初,就面临着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迁都。
虽然经过几代人的管理,奄奄一息的建设非常壮观豪华,但这里确实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地理问题——地形偏低。下大雨时,作为王朝象征地的奄奄一息,每次都会被浸泡。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不仅城市里的人民生活不好,而且王朝的外部联系也会暂时中断。
巧合的是,由于当年的气候,奄奄一息的降雨时间和频率仍然相当长,相当频繁。
地形的原因只是盘庚迁都的客观原因,更重要的是王朝的内在因素。除了我们刚才提到的政治斗争外,贵族的傲慢和奢侈也非常流行。他们习惯了幸福和财富的生活,整天不想取得进步,但为个人的小利润而战。
经过仔细考虑,盘庚决定迁都。首先,它可以避免未来大雨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其次,它可以抑制贵族的奢侈,摆脱权贵的束缚,放手改革,拯救即将衰落的王朝。
盘庚派人调查殷地。那里的土地相对肥沃。与当时的首都“奄一息”相比,它更有利于首都的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发展。迁都后,皇室和贵族的特权将被削弱,阶级矛盾将得到缓解。同时,它可以避免周围叛乱势力的攻击,有利于加强统治地位的巩固,因此决定将首都迁至尹。
[img]698942' />
盘庚面对的是一群贵戚老臣,他们对迁都之举非常抵触。这些人贪图安逸,不想进取。说服他们一起历经艰难跋涉迁都是非常困难的。为此,盘庚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说服工作。盘庚用通知的方式把迁都的好处告诉了都市的所有人。而且最后特别注明——这次迁都,已经得到上帝的批准,是大吉大利。盘庚坚持迁都的主张,挫败了反对势力,终于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到尹(今河南安阳小屯村)。
[img]698943[/img]
盘庚深谋远虑,完成了商都最重要的迁徙。据《史记·殷本纪》记载,盘庚迁殷后,又出现了“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诸侯来朝”的盛况彻底扭转了商朝自中丁以来“比九世乱”的局面,实现了“殷道复兴”。未来
二百多年来,一直没有迁都。商朝又称殷商,或殷朝。
历史上盘庚迁殷的原因,难道不迁都不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