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队伍。它给隋朝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但最终没有夺取政权。相反,军队在唐朝崩溃。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东县魏城县人翟让因犯罪被释放,狱官黄君汉私下释放了他。翟让逃离瓦岗,聚众起义。同郡的单雄信和徐世也加入了进来,加强了他们的力量。他们在水济渠沿岸抢劫船只,以至于“资金丰富,附者益众”,起义队伍逐渐扩大。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贵族出身的李密在参加杨玄感起兵失败后,投奔瓦岗军。李密有政治眼光,他建议积极发展势力,扩大影响力。翟让重视李密的建议,首先攻取了荥阳。荥阳是中原的战略要地,东是平原,西是虎牢关。巩县虎牢关以西有隋大粮仓洛口仓。获得洛口仓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粮食,还可以接近东都洛阳。夺取荥阳是瓦岗军发展势力的重要一步。
[img]698434' />
面对强大的瓦岗军,荥阳太守杨庆无奈,隋阳帝特派张须陀为荥阳通守,镇压瓦岗军。李密认为张须陀勇敢无谋,于是建议与张须陀正面作战,假装败北逃跑。李密率精兵埋伏在荣阳以北的大海寺附近,张须陀紧跟翟让十多里,到大海寺以北的林间时,李密伏兵四起,隋军陷入重围。张须陀本来掉以轻心,突如其来的强兵使他措手不及,战败被杀。这场战役一败,隋军“昼夜号哭,几天多”。由此可见,瓦岗军的胜利是对杨迪皇帝政权的沉重打击。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二月,瓦岗军攻占洛口仓,随后开仓济贫,贫困农民大量参加起义军。隋朝在洛阳的越王杨侗派虎郎将刘长恭率军2.5万人镇压瓦岗军。翟让、李密提前侦察了隋军的动向,并做出了周密的部署。刘长恭对瓦岗军的情况一无所知,看到瓦岗军表面上人数不多,便麻痹大意。瓦岗军乘隋军初来乍到,饥饿疲惫,大举进攻,导致隋军大败,死者十分之五六,刘长恭匆匆逃回东都。瓦岗军缴获了大量的行李装甲,力量壮大,声势磅礴。
同年4月,瓦岗军接近东都郊区,突破了回洛仓(今河南洛阳东北),导致东都粮食短缺,陷入困境。9月,瓦岗军突破黎阳仓,开仓扶贫,起义军增加20多万。此时,瓦岗军拥有数十万人,控制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区,达到了鼎盛时期。瓦岗军还公开宣布了杨迪皇帝的十大罪行,明确表示将推翻杨迪皇帝的政权。
[img]698435' />
由于李密在反复战斗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他的声望越来越高,翟让遂主动将领导权交给了李密。后来,翟让的哥哥翟宏和王儒信建议翟让夺回领导权。结果,瓦岗军的内部矛盾开始加剧,最终李密不得不杀死翟让。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6月,宇文化和率江都隋军北上。瓦岗军虽然在应对宇文化和作战方面取得了胜利,但也遭受了重大损失。九月,东都隋军乘机发动进攻,瓦岗军全面失败,李密走投无路,于十月前往长安,向李唐投降。虽然瓦岗军失败了,但由于它是当时最强大的农民军队,中原消灭了大量隋朝军队,切断了江都与洛阳的联系,迫使杨迪皇帝陷入江都岛,无法控制全国,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从这个角度来看,就在瓦岗军越来越强大的时候,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加剧了,军队被无形中分裂,自我力量被削弱,最终把自己逼到了尽头。
瓦岗军有几十万军队。为什么隋朝不能灭?你害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