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一个问题,估计很少有人会知道东晋的王兴之是谁。但再问一个问题:东晋的王羲之是谁?这个小学生都知道他是世界上第一行书《兰亭序》的作者。
王兴之(生310~卒340),而王羲之(出生303-卒361年)两人不仅是表兄弟,而且曾同朝为官。
王正是晋朝的老臣,他官拜尚书郎,六品官,生三子,老大王旷,二王翼,三王彬。
王旷的儿子是王羲之,王彬的儿子是王兴之。
[img]696782[/img]
王兴之官拜征西将军参军,赣令;王羲之官拜会内史,领右将军。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交集在历史经典中是找不到的,但有一点可以判断王羲之是一位书法专家。因此,王兴之受到家族兄弟的影响,估计书法也不会差多少。
1965年,为了保护晋朝古墓,我的考古学家对象山王兴之夫妇的墓进行了保护性的探索。令人欣慰的是,从这座古墓中,出土了一座王兴之夫妇的墓志铭碑。
[img]696783' />
墓志铭长37.4厘米,宽28.5厘米,共刻203字。
墓碑上的书法古朴典雅,凝重挺拔,错落有致。虽然不能称之为一流书法,但也可以称之为二流作品。
墓志铭碑刻的出土让当代书法家看到了东晋书法的真实面貌。很快,一位姓郭的学者发表了这样一篇论文《从王谢墓志的出土到兰亭序的真伪》。他认为兰亭序上的墨字显然是一本成熟的行书,与这本带有隶意楷书的墓志铭大不相同。显然,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一部伪作。
[img]696784' />
姓郭的学者有充分的道理。他认为东晋书法应该是王兴之夫妇的墓志铭。当时的行书还不成熟。因此,王羲之无法写出如此优雅的行书字体。《兰亭序》应该是后人的伪作。
这篇论文发表后,就像一勺水倒进油锅里,立刻引发了国内书法文化人士的大争论。
一位姓高的学者立即站了起来,他在报纸上写道:无论在任何时代,各种书法学校的存在都将被允许。不能说,他发现了一个带有隶属楷书的墓志铭(王兴志和他的妻子的墓志铭碑),否认了其他“草书”
(《兰亭序》)等书法形式的存在,说《兰亭序》是伪作,这完全是一片叶子遮住眼睛,看不见森林。
[img]696785' />
在这场大争论中,甲派说兰亭序是假的,而乙派说兰亭序是真的。甲派引用经典,乙派列出证据。最终的结果是没有人能说服任何人。
这场论战持续了10多年,1977年,随着曹操宗室墓砖的出土,这场论战画上了一句话。
[img]696786' />
安徽亳县出土的墓砖上刻着大量的字迹。这些字迹大多是用楷书写的。更出乎意料的是,墓主埋葬的时代是在东汉,这表明楷书在东汉时期已经非常成熟,距离200年左右的王羲之绝对可以用“行书”来写《兰亭序》等作品。
不争论真理。不争论学术不能快速前进。
[img]696787' />
经过书法界同事的共同研究,我们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墓志铭上的“铭石书”是王兴之夫妇墓志铭上的字体,这是对死者的尊重。王羲之用行书写《兰亭序》,可以愉快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由轻松的风景,享受兰亭的乐趣。
争论结束后,没有人怀疑《兰亭序》是中国第一行书,作者是王羲之。
但是九泉之下的王羲之对这件事怎么看?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说呢?
由于出土了这块墓碑,质疑兰亭集序的伪作消失了,为什么会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