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唐末的大规模农民起义,黄巢起义席卷了中国十几个省份。十多年来,起义军人数最多达到60多万,曾经占领唐朝首都长安。可以说,它离世界只有一步之遥。
然而,黄巢起义最终失败了。我们现在认为这次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基础”,说黄巢只知道如何移动战斗。
真的是这样吗?黄巢没有建立根据地,只是没有想到要建立根据地?还有别的秘密吗?
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img]694064' />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黄巢等起义领导人对黄巢没有建立根据地的原因确实不够了解,思路也不清楚,这是客观事实。
然而,除了他自己的主观因素外,黄巢还强大的外部因素迫使他采取流动作战,很难有一个稳定的领域。
这一外部因素是唐代藩镇割据和地方军阀。
[img]694065[/img]
黄巢起义最初依附于王仙芝,然后分道扬镳。王仙芝死后,大多数起义军属于黄巢。黄巢指挥官的起义军从中原杀入南方,从南方杀回中原。
仅从这个过程来看,我们看起来就像黄巢纵横南北,所向披靡,但实际上,这个过程一点也不容易。
早在黄巢等人起义之初,唐政府就召集了周边的藩镇和道(唐代几省联合大行政单位大军区)共同镇压。在我们的印象中,面对农民起义,各自为战的藩镇行动相对较快。他们中的许多人响应了唐政府的命令,派兵围剿。
@ 虽然黄巢起义击败了一些地方民族军队,但起义军一开始并不占主导地位,面对唐政府和各藩镇的精英,否则王仙芝不会主动请降唐朝,最终被打败死亡。
[img]694066' />
每个藩镇的每个军阀都有自己的领土和力量范围。如果叛军在他们的力量范围内短暂通过,他们通常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拼命战斗。相反,如果叛军想在他们的领土上停留很长时间,甚至扎根,他们无论如何都会与叛军作战。
面对前有藩镇军阀,后有唐朝围剿联军的局面,黄巢起义军不得不被迫长途转移,根本没有时间建设根据地。
为了遏制起义军,江南藩镇招募了大量的“客军”作战。例如,绞杀王仙芝的高平从淮南招募了数万名精锐士兵。唐政府从西北边镇招募了沙陀骑兵。中原和关中的许多藩镇也选择了精锐士兵加入镇压起义军的队伍。
黄巢几乎被唐军追压司令刘汾打败,活捉义军将领13人,斩俘义军17万人。
即使在黄巢的鼎盛时期,面对高并和唐朝北方军团,他们也只能通过“欺诈”的方式击败对手。可以看出,黄巢起义军在面对真正强大的藩镇和北方唐军时并不占便宜。
确切地说,黄巢的流动作战更无奈,而不是主动选择。
因此,黄巢很难在强藩手下夺取地盘建立根据地。
[img]694067' />
黄巢唯一的建立基地是在广州,但黄巢的下属大多是北方人,大部分水土不服死于瘟疫,所以被迫放弃广州向北挥手。
黄巢后来能进入长安,恰恰说明当时整个唐朝真正虚弱的是首都,这不能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黄巢起义失败的原因有很多。起义领导人没有建立基地的能力和知识是其局限性。然而,从当时的环境来看,在富裕人口密集的地区建立基地确实非常困难。也许他们会陷入当地军阀和唐政府军的前后攻击。
黄巢起义时为什么不建立据点?真相是无法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