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亡于蒙古之手,是两个军事实力相差巨大的政权之间长期博弈的必然结果,不可惜。
被蒙古铁骑之手打败,可以征服战争,也是当时已知世界上所有统治帝国一段时间的必然结局,南宋的战败也不丢人。
[img]694837[/img]
蒙古人已经扩展到东欧,但南宋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唯一令人困惑的问题是时间。
南宋虽然偏安一角,但国佐持续了一个半世纪,在蒙古、金、西夏等北方政权的危险博弈中不时取得成功。为什么忽必烈在1268年正式启动后,只持续了8年才开始临安投降?如果从襄樊失败开始,南宋甚至只坚持了两年。
在今天的文章中,让我们来看看蒙宋在地理上发生了什么致命的逆转,这让坚持了这么久的南宋散去了活力。
南宋断襄樊危险
公元1268年,继承蒙哥地位的忽必烈,经过一年的准备,从北宋老都开封出发,南下汉江流域,指向襄阳和樊城。襄樊之战即将到来。
通过金庸的文学作品渲染,襄樊战役已成为南宋抗元战役中最著名的战役。虽然侠客为报国而战至死的场景被夸大了,但襄樊战役的重要性和艰辛是现实的。
忽必烈大军一旦拿下襄阳、樊城江汉平原门户洞,必然不能保证长江下游会像累卵一样危险
[img]694838' />
南宋率兵进入襄樊的是吕文德吕文焕的兄弟,他们与当时的权相贾似道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这两个人本质上不是贾似道的亲信,而是当时南宋地方军阀博弈中与中央政府关系密切的一个,即“荆湖制造部”。
虽然吕兄弟率领的卫队被命名为中央边防部队,但它本质上是一支私人部队。这种军事性质为南宋在荆襄的崩溃奠定了深远的基础。
由于长江支流独立性强,依托南方诸河谷盆地的南宋,不得不面对地方军阀扩大的问题
当时南宋军阀普遍认为,擅长骑射野战的蒙军攻城水平不值得担心。敌人最终会撤退,只要他们准备打持久战。
但他们没想到襄樊之战,虽然只是忽必烈南下攻宋的第一场战役,但实际上却成了决战。双方都尽了最大努力,蒙古军队的战术能力远远超出了宋军的想象,最终取得了惊人的胜利。
蒙古人陆续抵达襄樊城后,一直处于集结状态,没有摆出攻城的局面。出乎吕氏兄弟的意料,蒙古人开始做不寻常的土工作业,而不是用弓骑兵骚扰,在城外挖土筑起高墙。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外的土墙变得越来越牢固,甚至还有一个安置总部的平台。城外蒙古军队的据点连接了100多公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城内守军与城外的联系完全隔离,襄阳和樊城成为两个城市中心。相反,守军已经成为一个想要突破的进攻者,但突破一再失败。
当然,远离临安的贾似道对这种情况非常紧张。失去襄樊的代价是蒙古军队可以顺汉江南下,直接威胁南宋危险的长江。因此,1271年6月,在几次增兵失败后,贾似道再次派出范文虎率领的10万军队,试图打破蒙古军队的封锁圈。
然而,经过三年的准备,蒙古军队的土工作业已经非常成熟。试图增援的范文虎部队成为攻城部队,进攻难度大大提高。此外,此时蒙古军队已从华北调到水军助战,宋军的水上优势并不压倒性。襄樊的增兵最终失败了。
襄樊沦陷导致长江危急,但救援失败。
在城里焦急地等待中央援军的吕兄弟没有等待增兵,认为贾似道已经抛弃了襄樊。再加上吕文德的死亡和蒙古军队对两座城墙的猛烈打击,吕文焕最终决定投降。襄樊围城战争持续了六年,最终以几乎没有出血的状态结束。
[img]694839[/img]
现在是一座无望的孤城
为什么是襄樊?
在赢得襄阳和樊城后,忽必烈进攻宋朝的道路要顺利得多。吕文焕甚至利用荆湖地区的个人影响力,帮助蒙古军队快速控制了包括鄂州在内的许多城市。
此后,除了贾似道亲率领水军在芜湖与蒙古指挥官伯颜进行了一场小小的决战外,蒙古军队几乎一路摧毁了南宋,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仅仅两年后,它就击败了首都临安市。开始摧毁衰落模式
从这个角度来看,南宋努力支持一个多世纪的防守,最终的转折点是襄樊。襄樊的失败彻底敲响了南宋灭亡的丧钟。努力工作,甚至用蒙古人不熟悉的土工作业攻击襄樊似乎是正确的选择。
但这不是忽必烈的创造力。对长江中上游的控制是蒙古军队南下时一贯的战略。
[img]694840' />
俗话说,守江必守淮,但守江不仅要守淮,还要守四川,守武汉
自蒙哥时代以来,蒙古人一直想在长江上中游施加压力,从而对最下游的首都临安造成俯冲。1251年,蒙哥出汗后,他开始计划南下,派弟弟忽必烈带兵南下进行大量探索,熟悉四川盆地和西南大理的情况。
根据复旦大学温海清的研究,忽必烈在掌握了整个西南地区的情况后,认为四川的防御太强,更容易从大理国家向东移动,这是攻击大理国家的优先事项。
然而,这一战略实际上遭到了蒙哥的反对。他不仅把忽必烈调回了北方,而且在随后对四川的正式攻击中隐藏了忽必烈。原因是蒙古高管非常重视控制长江上游。占领大理甚至只是这一战略的副产品。
1258
年秋,蒙哥率领蒙古主力4万,号称10万,分三道入蜀。同时,蒙古军队分别攻击鄂州和荆山(今安徽怀远北),对长江上中游施加全面压力的意图非常明显。如果蒙哥能成功控制整个四川盆地,三路蒙军会合一,顺江东下,南宋早20年灭亡。
然而,蒙哥死在重庆钓鱼城,这一战略无法实现。蒙古甚至陷入了内战,给了南宋喘息准备的机会。
即使蒙哥没有死在钓鱼城,重庆山区死亡的概率也很低
忽必烈上台后,蒙古高层改变了对长江中上游城市的看法。当然,四川盆地的川西和川中平原很容易征服,但川东的山谷对蒙古骑兵来说太痛苦了。
与其敲打川东的山城,不如从江汉平原与南阳平原交界处的襄樊开始。攻打襄樊后,还可以东进威胁江淮乃至浙北,堵塞四川援军东出的渠道,比盲目追求打下四川带来的高势能更务实。
这导致了忽必烈不顾一切代价对襄樊的围攻,最终使蒙古军队完成了统一的事业。蒙古军队控制襄樊后,从水陆南下,迫使长江流域威胁东方临安。
另一方面,从汉江南下,蒙古军队也可以利用降将吕文焕的个人威望获得长江以南的鄂州。从那时起,南宋骄傲的长江自然危险就不复存在了。
当贾似道的军队在芜湖与蒙古军队对峙时,蒙古骑兵可以在河两岸布置,河上也有实力较弱的水手。事实上,胜负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宋朝抗击蒙古近50年,因为失去了这座城市,8年后国家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