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宋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不仅断送了宋廷对太原的第二次救援,也毁送了自己160多年的锦绣江山。公元
982年,即火烧晋阳三年后,宋太宗命潘美在晋阳故城东北30里汾河对岸的唐明镇建造新城。唐明镇,当年只有一条小街,位于今天太原市西羊市街的大关帝庙一带,大南门的唐明酒店就在这里得名。宋代太原城的总体位置,南至迎泽街北侧,北至未来河流,西至今新建路东侧,东至今柳巷。这座没有砖块的土城只有11英里长,只有4扇城门。周长42英里的晋阳城,已经成为后人梦中不可触及的海市蜃楼。
城市建成后,心有余悸的统治者不想再看到“太原”了、“晋阳”这样的名字,代之以“紧州军事”,直到77年后,才恢复了太原府的建制。在太原恢复旧名之前,并州州治和阳曲县治先后迁入这座新城。因此,民间有句话叫“宋前太原、晋阳、宋后太原、阳曲”。俗话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太原城,河西一千年,河东一千年。
潘美在建设新城时,为了破坏太原风水,消除太原王气,取谐音以“钉”死太原龙脉,只修丁字街而不修十字街。对此,有人也做了一个善意的解释,说丁字街对阻止契丹骑兵的驰骋非常有效。然而,在冷兵器时代,城市是抵御敌人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城市防御失去,守军的士气和士气就会崩溃。激烈的巷战只能是殉道者为壮丽结局所做的最后努力,与战争形势相比毫无意义,@ 丁字街只能是赵宋时期无知和狭隘的表现。到1948年太原战役前夕,阎锡山军队在城市修建巷战时,统计市区仍有364条丁字街。直到今天,太原旧城在城市建设规划中仍然可以看到这些难以修复的错误。近年来,为了消除丁字街实施的交通改造项目,被称为“开放”项目。赵光义故意为太原辩护,但他从未想过太原在随后的战争中坚强地保护着宋朝的国家。更令赵光义后代遗憾的是,如果晋阳没有被摧毁,靖康的耻辱完全可以避免,北宋的历史也将被改写。
[img]115722[/img]
太原重建140多年后,以一支2500人的骑兵起义,女真人在短短十年内就灭亡了建国200多年的辽国。就在宋廷以宋金海上联盟为借口,将包括燕云十六州在内的五代人陷入各州,奔波谈判时,金太宗以北宋接受辽军降将张觉为借口,挥手伐宋。金军的计划是分为两条路。西路军以宗翰为教练,也就是《说岳》中的粘罕为教练,率领军队6万人。从西京大同出发,占领太原。东路军以另一位主张进攻宋朝的将军宗望为教练,率领军队6万人,从平州进入燕山,直接取真理。然后两支军队在开封城下会师,在联合攻辽战争中被金军鄙视的弱宋一举灭亡。
强大的金朝灭亡力量强于宋辽国,主要懦弱的赵宋王朝面对外交形势的快速变化,但缺乏长期的战略愿景和积极的适应措施,不知道及时缓和与西夏的关系,调动战斗力强的西北边防军加强北方国防,也没有在太原等二线战略部署机动部队。胡马南掠完全超出了宗翰一定有几场恶战的预期。他仍然幻想着宋廷以屈让和牺牲换回燕云各州,措手不及,或崩溃或下降。金朝西路军先后攻占朔、武、代、忻四州。
说起北宋六贼之一的童贯,看过《水浒传》的人对他并不陌生。当时太原宋朝最高官员是童贯,被人讽刺为女相。这位赢得宋徽宗青睐的宦官担任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负责全权统领这三个地区的军事力量。他的官邸位于太原。除了征方腊的胜利,童贯在与西夏辽的战争中,不知道如何治军,却善于隐瞒自己的失败,恐慌自己的军功。正是他两次攻辽的失败,暴露了金军面前北宋的腐败和弱点,从而萌生了南侵的野心。
事实上,多次出使金朝的宋将马拓早就注意到了金兵的南侵,并提醒童贯提前做好准备。他仍然沉迷于童贯,他沾沾自喜,以100万的燕京租金收回幽州空城,但他对此充耳不闻。金军南侵前夕,参加燕京谈判的马扩再次前往宗翰军讨论收回蔚和应二州。傲慢的宗翰笑着说:“你还在期待这两个州吗?山前山后都是大金朝的土地。还有什么好说的?只有把所有的州县都献上赎罪,我们才能原谅你收纳张觉。你现在可以回去了,我很快就会派人去宣抚司。”
马扩回到太原复活后,大惊失色的童贯并没有按照马扩的劝说部署应敌防务,而是做好了南逃的准备。不久,金国使者来到太原,通知金军南侵,并要求宋廷割让黄河以北的土地。不知所措的童贯准备逃回首都。太原知府张晓春劝阻道:“金人撕毁盟约,大人要带领各行各业的士兵抗敌。如果大人南归,军心必然动摇,无异于把河东交给了金人。河东一旦失守,河北怎么能保全?!请留下来和我们一起为国家服务,更何况太原地势险要,人民强悍,金兵未必能攻占。厚颜无耻的童贯居然说:“我的职责是宣抚,而不是守土。如果我必须留下来,你还能做什么?!“12月8日,童贯逃离太原前线,张孝春听后击掌叹了口气:“童大人平时有多厉害,一旦风云突变,他怎么会害怕抱着头鼠逃跑?他还有什么面子去见天子?!“正是这个童贯回到首都后,拒绝接受宋钦宗在东京留守的任命,与徽宗南逃。当警卫们在哭泣中阻止浮桥要求徽宗留下时,逃跑的将军命令他的亲军胜利军放箭,并立即射倒数百人。因此,童贯在舆论谴责中被贬,在流放的路上被宋钦宗下令处死。
揭秘:埋葬北宋江山的罪魁祸首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