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郭澄之晋朝名志怪小说家 以及他的作品《郭子》

志怪小说在魏晋时期很流行,这是适应当时氛围的产物。晋朝的人们谈论鬼魂,甚至写进历史书。当时,科学思想还没有萌芽,人们的知识还没有开放。他们把一切都当作恶魔和鬼魂。从这个概念出发,志怪小说泛滥了一段时间,但它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相似的,缺乏新的想法,长期阅读很容易让人讨厌,所以有抱负的小说出现在历史时刻。这部志人小说始于裴启。他继承了汉末魏晋以来评价人物的社会氛围,创作了第一部志愿者小说《语林》,记录了汉魏人物的遗闻逸事,以及当代著名大臣和士大夫的嘉言懿行。《语林》一出现,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时流年少,无不传写,人手一编,不胫而走。但后来,由于宰相谢安说《语林》中记载的内容与事实不符,这本书终于被废弃了。接下来的第二部志人小说是郭澄之的《郭子》。

[img]692405' />

太原阳曲人郭澄之,字仲静。很少有才思,机敏过人,曾调补尚书郎,出为南康相。适值卢循作逆,流离只得还都,南朝刘宋朝的建立者刘裕曾引入相国参军,后跟随刘裕北伐。既克长安,刘裕更愿意西伐,集合僚属商议,多有反对意见。于是,刘裕私下问郭澄之,郭澄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朝西方背诵王灿的诗,说:“南登灞陵岸,回望长安。刘裕于是决定起兵。并对郭澄说:“当与君共登灞陵岸耳时。刘裕后来凯旋归师,郭澄之也被提拔到相国从事郎中,封南丰侯,后来病逝于官府,所以文集流行于世。

[img]692406' />

郭澄之所处的时代,比裴启稍后更高,他的社会地位也比裴启高。裴启是个白衣处士,一生中从未当过官。郭澄之是尚书郎和南康相,他们一直是相国从事郎中,并被封为南丰侯。《晋书·文苑传》没有说他是什么时候死的,只说他“是官员”。估计他大概是死在东晋安帝或者恭帝时期的。之后刘裕篡位称帝,郭澄之不再担任相国的职务。

裴启的《语林》虽然受到谢安的打击,但流行的原因还是流传不已。直到六朝梁朝,手写本和传写本仍然存在。刘孝标被摘录并写入他的《世说新语注》。可以得出结论,裴启所处的时代是在晋宋之交。宋临川王刘义庆聚集文学家编纂《世说新语》时,几乎采纳了他的大部分工作。

隋书《经籍志》记录了裴启的《语林》十卷,郭澄之的《郭子》三卷。由此可见,《郭子》的篇幅比《语林》少,但内容却相当精彩精辟。比如王一甫说不出话来,但云“举起堵塞的东西”,就像陆机上的“千里之外的盾汤,没有盐酱”。“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王导说。以及韩寿偷香的故事,一直都很流行,传诵不衰,足以补充《语林》的不足和不足。

原来南朝齐贾泉(渊)为《郭子》作注,但到了唐朝,也已逝去。现在只有《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初学记》、《六帖》、《太平御览》中有丢失的文章,但这些书大多是节引,文字不完整,被后人颠倒,甚至与原意完全相反。《世说新语》比较完整,但经过后人的篡改,并没有注明它是否起源于《郭子》,所以我们不知道《郭子》三卷中有多少篇文章被《世说新语》采纳。《郭子》长于记事,笔触含蓄。在马国翰的《玉函山房编轶书》中,曾经有一卷逸文。

《郭子》一书记载了魏晋名人在清谈中的各种玄言妙语和风姿,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因此具有较高的理解作用和价值。特别是受魏晋文人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趋势影响,年轻男女无视封建礼法,积极追求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如韩寿和贾午的秘密礼物和私人结合的故事。

《郭子》的故事内容简洁,篇幅短小,从几十字到几百字不等,但却能刻画人物的言语表情,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本书清新有意义,语言含蓄生动。它确实是一部具有志人小说早期简单生动特色的作品,具有开创性

裴启的《语林》170多篇,鲁迅的《古小说钩沉》,郭澄之的《郭子》80多篇,约现有的匿文也只存在于此。然而,他编辑的《郭子》的最后两篇文章显然并不是《太平御览》中所有的原文,比如《谢哲字英豫》。南朝梁陈间人谢哲,东晋郭澄之怎么会认识他,把他写进书里?另一个例子是“萍之依水,犹可植地”。鲁迅本人也发现这是对太平御观的误导。他曾加上一句话:“文是郭景纯的《萍赞》,怀疑《御观》也是一个错误的话题。只有郭璞也姓郭,就把东晋著名作家、训诫学家、山西闻喜人郭璞(郭景纯)的作品与郭澄之的《郭子》混为一谈。由此可见类书的不足。但鲁迅的《古小说钩沉》生前并没有做出最后的整理,有些失误也是不可避免的。(周允中整理)

[img]692407' />

小说丛谈

1918年初,刘半农和沈尹默先生发起了歌谣征集运动。2月1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日报》上发布了《歌谣征集简章》,开启了中国现代民俗文学研究的序幕。2008年不仅是歌谣运动90周年,也是俗文学运动先驱郑振铎诞辰110周年和逝世50周年,也是郑先生出版《中国俗文学史》70周年。为此,12月24日,中国传统文学学会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举办了“纪念歌谣运动90周年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所等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十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大家回顾了歌谣运动以来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历程,对现阶段传统文学研究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表示担忧,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例如,应收集、整理和出版傅惜华、叶德军、关德东等老一辈学者的传统文学研究成果,从学术角度对前辈的成就进行盘点和梳理;学者应回到学术原点,澄清传统文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避免知识的重复建设和无效劳动;当前的传统文学研究需要依靠可靠的工作和学术范式来建立社会影响;努力在报纸和杂志上开设传统文学研究专栏。


郭澄之晋朝名志怪小说家 以及他的作品《郭子》郭澄之晋朝名志怪小说家 以及他的作品《郭子》

,,,,,,,

  • 王国宝简介 晋朝中书令王坦第三子王国宝的生命
  • 王国宝(?-三九七年),字国宝,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中书令王坦之的第三个儿子,太保谢安之婿了。司马道子与会稽王相善,...

  • 刘聪简介 十六国时期,汉朝国君昭武皇帝刘聪生平
  • 刘聪(?-318年8月31日,字玄明,新兴匈奴人(今山西忻州市)。十六国时期,汉国(后改名赵,史称前赵)国君。汉光文帝刘渊第四...

  • 张轨简介 晋武帝时期任凉州牧的张轨生平
  • 张轨(255年-314年),字,安定乌氏人。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七世孙。晋朝时任凉州牧,是前凉政权的实质性建立者。张傲和张茂都...

  • 王戎简介 西晋时期名人[竹林七贤]王戎的生活
  • 王戎(234-305年),字俊冲。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王荣出身魏晋高门琅琊王氏...

  • 余喜介绍了东晋天文学家宣夜的继承余喜的生活
  • 余喜(281-356年),字仲宁,余姚人。博学好古,尤喜天文历算。郡守诸葛恢巡视余姚,任功曹。晋永嘉元年(307年)被征为博士;咸...

  • 山涛简介 西晋名人[竹林七贤]山涛生平
  • 山涛(205-283年),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五指西)人。西晋时期的名人、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早逝,贫穷的家庭。好老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