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清初三大名医张璐对中国医学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张璐(1617~大约1699)字路玉,晚石顽老人,江南长州人(今江苏苏州)。清康熙三十八年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即公元1617~享年82岁,享年1699年。与余昌、吴谦同名,被誉为清初三大医师之一。明末战争期间,张氏早年习儒,隐居洞庭山十余年,专心学习医术。他的学习态度很认真,从少壮到老年医生60多年,孜孜不倦,到了老年,仍然认真学习,所以一生中有很多故事。《伤寒论》、《伤寒绪论》、《伤寒兼证析义》、《张氏医通》、《千金方衍义》、《本经逢原》、《诊宗三昧》等。出身仕宦之家,从小学习儒学,兼攻医学,明亡后弃儒业医,隐居太湖洞庭山10多年,以书自娱自乐。对《伤寒论》有很多研究,收集了30多年的研究所来撰写《伤寒论》、每两卷《伤寒绪论》。还编制了《诊宗三昧》一卷、《千金方衍义》三十卷、《本经逢原》四卷,研究脉诊,探讨孙思邈组方用药。还模仿王肯堂《证治标准》的体例,汇集古今方论,附医案,编成《医归》16卷,后改名为《张氏医通》。其子张登、张卓亦习医,都有作品。

[img]692675' />

在对伤寒的研究中,张璐认为伤寒与杂病是分不开的。他非常反对“伤寒以攻邪为务,杂病以调养为先”的世俗观点。认为攻邪调理在各种疾病中都有重点,两种方法可以在伤寒和杂病中相互应用。这种观点,相当正确。虽然覆盖伤寒的疾病是邪气的主要疾病,但邪气必然会伤害正气,导致正气虚弱。因此,根据其临床表现,也可以采用杂病矫正的方法。相反,杂病也因邪而来,也可以按照伤寒攻邪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伤寒的重要研究,强调“阴阳传中”为其纲要,即三阳为表,三阴为里,传经属热,直中属寒。若将阴阳传经与直中区分清楚,再分析属于六经中的何经,属于什么脏腑,分析表中的寒热,进行辨证,则可提纲目张。至于《伤寒论》的六经分证,张认为在太阳初病时,可分为风伤卫、寒伤营、风寒兼伤营卫三证。风伤卫用桂枝汤,寒伤营用麻黄汤,风寒两伤营卫用青龙汤。

至于邪在于内心,有阳明胃腑的,有少阳之腑的。邪热入胃,万物归,可用攻下之法。若邪不结实而早下,则有结胸、痞硬、威胁热利等变证,因此伤寒家有下不厌晚、汗不厌早的说法。又有发汗不开,不能攻内之戒。邪恶在少阳之府,又有胆与血府的区别,虽然治疗方法不同,但治疗少阳全在于重视胃气。@ 邪在三阳,经在内有区别。邪传三阴,则从太阴而少阴而厥阴,但伤寒传经的证据是热邪。若无邪热蒸腾,则万无传经之理。三阴经有阴邪,因为阴主静,所以不能传经。因此,三阴寒证与少阴有关。少阴虚寒是由少阴虚寒引起的,所以也用干姜、附子等合少阴温之,所谓肝肾同治。而且太阴病,也可以用四逆汤等,也说明是命门火衰,火不生土所致,所以也要兼温少阴。张璐认为,三阴寒证,以少阴为中心,即所谓治病必求本。

[img]692676[/img]

张璐临床经验丰富,其论血证自成系统,颇有见地。在他看来,血与气,异名同类,都是由水谷精微物质化生的。气为血引导,血为气所依归。因此,研究和讨论血证,不能离开人体的阳气,而应始终注意气血的关系。@ 对血证病机的认识,张强调气逆火旺和阳微火衰。它认为出血的机制主要是由于人类禀赋的繁荣,加上过度劳动,损害人类的阴精和阳,导致血液从部分损伤和部分下降,形成血证。或因脏气逆转,或因脏气好,导致脏腑气机失调。气行则血行,气逆则血逆,血随气逆,也可致病医学。或阴虚则火旺,火旺则动血,血随火性炎上升而溢出,引起出血。或因阳微而火衰,火衰则阳气不能统一摄取血液,导致血液脱落和出血。@ 出血病机,张氏从虚实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注重气与火两个方面,要么是气虚,要么是气逆,要么是实火,要么是虚火,要么是虚火。

对于血证的治疗,张强调要根据人体阴阳偏盛偏衰来辨证治疗。认为过度使用苦寒的产品,虽然可以取效一段时间,但对实火证书有效。对于阴不制阳的虚火证,虽然可以取效于-时,但不能补阴制阳,长期服用也会使虚阳愈衰而生变证。若用于阳虚证明,则犯虚实之忌,更使阳气衰微,以致亡阳而不救。他非常重视行血破瘀的方法。认为无论血溢血泻,所有血液妄行的证据,在疾病开始时,都要用行血化瘀的剂,折断其锐气,然后区别治疗。若突然停药,每使败血留积,成为瘀血之根,常反复发作,为害非轻,后患无穷。@ 其特点是张氏治疗血证,注重心、肝、脾三经用药,反对凉涩,注重温通。具体治疗用药时,吐血者一开始主张用大黄下之,从上到下覆盖血液,行为顺畅,而大黄凉血行血,引热下行,使胃热下行,则上反之吐血有望停止。但是对于死血虚人,不能用这种方法来防止更虚正气。对善后调理,张璐非常推崇归脾汤。盖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善后调理要注意三经用药,归脾汤恰到好处,所以是张氏用的。

历代医生强调痢疾多为热证,而张璐则不同意,认为属寒属热的人都存在。而且不能认为痢疾下白沫的人都是冷的,痢疾下血的人也不能认为热,临床上要仔细辨别。若痢疾而有血,则应从其血色的紫色和明亮来识别。若血色鲜紫浓,则为热痢;若血色瘀晦淡,或如玛瑙色,则属阳虚不能制阴。两者治疗不同,前者是热的,所以可以使用黄连、大黄等冷药。若阳虚不能制阴血痢,则以温理其气为主,气行则可摄血。若妄用疏利法,使人体津液随之而下,则血不能止,若妄用苦寒之药,则更伤其阳,导致变证百出。对阴虚下痢,身热更邪热,阴血更伤,所以病情多危。与伤寒性痢疾不同,伤寒阴证易伤阳气。因此,热手足温可以治愈阳气的恢复。@ 携邪之痢和时行疫痢也有身热,治当去邪气,邪气去则身凉痢止,其病自愈。

张璐研究伤寒,重视几种温暖疾病的识别,重视舌诊在伤寒辨别和治疗中的应用,对未来温暖疾病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他注重综合征分化,擅长温补,成为明清时期温补学派的医生之一。正是由于张璐在学术上的巨大影响,后人称之为清初三大医学家之一。


清初三大名医张璐对中国医学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清初三大名医张璐对中国医学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

  • 解密:为什么孤独的英雄光绪一生中唯一一次笑?
  • 光绪34年1908年10月卧床生病。这时,慈禧也生病了。光绪在日记中写道:“我病得很重,但我认为佛陀(指慈禧)会死在我面前。如...

  • 荒唐的天王:洪秀全临死前的话让人哭笑不得
  • 1862年,曾国权率领10多万湘军精锐围困天平天国都城天京。经过激烈的战斗,到1863年底,湘军几乎突破了天京外的所有战略要地...

  • 文化学者曹溶的成就有哪些?主要作品有哪些
  • 通过了解曹溶生平简介得知,曹溶生于公元1613年,卒于公元1685年,享年72岁。在介绍曹溶生平简介的书籍中,都提到了曹溶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