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中央集权在中国古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熟悉明朝历史或历史武侠电视剧的朋友,一定会对那些霸气霸气的太监和来来去去无踪的锦衣卫有着深刻的记忆。东厂、西厂、专家厂、金衣卫,一个又一个特务组织,依靠皇帝的宠爱和权力,在明朝200多年的历史中,一直影响着朝野的政治形势、帝国的方向和世界的安全。那么,东厂、西厂、内行厂、锦衣卫作为明朝的专制工具和特务组织,有什么关系呢?听我仔细说。
1 锦衣卫
锦衣卫最早出生,前身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私人卫队“卫兵司”。卫兵司最初只负责皇帝的仪式和卫兵。后来,它被改名为锦衣卫。除了继承“卫兵”的责任外,朱元璋还获得了调查、逮捕、审讯等司法权利。他们直接听从皇帝的命令,逮捕任何人,包括皇室亲属,并进行不公开的审判。
[img]693263' />
锦衣卫首领是锦衣卫指挥使,正三品,一般由皇帝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对皇帝负责。可以说,锦衣卫是明朝最早的特务机构。
2 东厂
[img]693264' />
东厂,由明成祖朱迪设立,全称东缉事厂,简称东厂。明成祖上台后,担心政权不稳定,担心侄子朱允文还存在于人间。任命身边的宦官心腹,成立东厂,一是牵制锦衣卫,二是补充锦衣卫的检查范围。原来锦衣卫虽然也是皇帝亲信掌管的,但毕竟是外官。皇宫太监掌管的东厂更接近皇帝。皇帝的意图使他们更容易理解,他们掌握的各种新闻往往更方便皇帝在第一时间知道。
[img]693265[/img]
东厂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为工厂公司或主管。他们通常是皇帝的心腹太监。他们通常是宫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太监。东厂成立之初,享有与金衣卫同等的地位。后来,宦官权力倾向于野外,东厂的地位自然高于金衣卫。就连皇帝亲信武将的金衣卫指挥官也要跪拜。
3 西厂
[img]693266' />
与锦衣卫、东厂相比,西厂成立较晚,由明宪宗朱见深于成化13年(1477年)成立,全称西缉事厂,简称西厂。明宪宗年间,西厂的设立纯属偶然,民间传播妖狐夜出严重扰乱正常治安秩序的神秘案件。因此,明宪宗派心腹宦官王直成立西厂探查此案。汪直很聪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找到了狐妖的伪装者,并给皇帝带来了许多秘密消息,深受朱宪宗的喜爱。因此,西厂迅速扩张,拼命构建重大案件、重大案件,声誉和影响力一度超过东厂。但西厂急功好利,物极必反,很快就被遣散了。
[img]693267' />
宪宗的孙子武宗继位后,宦官再次崛起。大太监刘瑾不仅领导东厂,还复开西厂,由心腹太监谷领导。直到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倒台,西厂才正式废除,再也没有复开。
4 内行厂
[img]693268' />
正德初年,太监刘瑾复开西厂,但东西两厂职权重叠,利益相同,两者争权夺利,互相拆台。对此,不但没有精简机构,太监刘瑾反而建立了自己的机构,称为“内行工厂”。内行工厂由刘瑾亲自领导,其功能与东西工厂相同,但调查范围较广,甚至可以调查东西工厂和锦衣卫权一段时间。但和西厂一样,随着刘瑾的倒台,内行厂短命被废,以后再也没有设置过。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关系:东厂、西厂、内行厂和金衣卫都是明代的特务组织。从成立时间来看,金衣卫是最早的,东厂是第二个,西厂是第二个,内行是最晚的。从持续时间来看,明朝东厂和金衣卫一直存在,而西厂和内行更像是临时机构,昙花一现。
从权力的角度来看,内行厂和西厂曾经繁荣了一段时间,权力倾向于世界。刘瑾领导的内行厂甚至有权对所有其他特务部门进行调查。锦衣卫和东厂存在时间长,影响大。然而,两者相互制衡。金衣卫人数众多,势力巨大。首领是朝廷武将,有一定的兵权,但他们应该向皇帝报告。东厂主位于宫殿内部,经常陪同君主。报告可以口头直截了当地说。掌握核心秘密和皇帝的思想意图更方便。当然,他们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起初,他们的地位与金衣卫相当。明末,宦官的权力更加强大,锦衣卫指挥使东厂领导甚至跪下磕头。
东厂、西厂、内行厂、锦衣卫有什么关系?那个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