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城大的格局来看,地坛建在紫禁城东北部,天坛位于紫禁城东南部,两坛南北遥相对应,符合中国古代天南地北的说法。天坛主楼为圆形,地坛为方形,是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体现。据阴阳学说:“天为阳,地为阴”,天坛使用的建筑材料,如石头、台阶、柱子等,均为奇数(阳数)。偶数(阴数)用于地坛。例如,方泽坛的台阶为八级,坛面为六平方丈,所用石板均为偶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img]691655[/img]
地坛是九坛中仅次于天坛的第二大坛,是中国最大的“祭地”之坛,也是中国最大、唯一幸存的帝王祭地之坛。地坛的总体布局是“天为阳,地为阴”,坐南向北,和国坛一样。内坛和外坛由回字形两重方形坛墙环绕。正门位于外坛西墙,面向安定门外大街。内坛墙四面开门,外坛墙仅西面开门。从外坛门到安定门外的街道之间有一条坛街。街西端有三座四柱七楼牌楼,是进入地坛的前导和标志,也是地坛御道的起点。明代称牌楼至外坛门段为泰折街,泰折是古代祭地,清代改名为广厚街。明清时期,皇帝先经过牌楼,沿御道进入外坛门后北折,北外坛墙后向东,内坛北天门后向南进入内坛神道。根据清朝乾隆时期建造的样式,现在看到的牌楼于1990年重建。新牌楼气势磅礴,绿色琉璃瓦面,彩画以“天龙地凤”为理论,画以丹凤图和牡丹图案,前中心有“地坛”字样,后中心有“广厚街”字样。
[img]691656[/img]
内坛不在外坛的中间,而是向东移动。坛墙的大城市一个接一个地排列着,墙帽切割了瓷砖和绿色玻璃的边缘。内坛墙四面开门,北门为正,门洞三座,其余一座。从西门到东门的道路贯穿内坛,与垂直神道形成丁字形。当我再次进入西天门时,我和检票员谈了几句话。她告诉我,内坛墙是完整的,外坛墙只剩下一部分了。
[img]691657[/img]
地坛主楼有三组,方泽坛和皇室在中轴线上,方泽坛西侧有神库和屠宰亭;西北有斋宫、钟楼、神马殿等附属建筑。建筑周围都是柏树,庄严肃穆。
2006年5月25日,地坛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明清古建筑。
更定祭典结束后,嘉靖皇帝下令修建哪些建筑?它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