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光明日报》1982年3月报道,磁山(今河北省邯郸市武安)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发源地。据《古矿录》记载:《明史地理志》称:“磁州武安县西南有磁山,产磁铁石。” 又称“磁州武安县西南有磁山,产磁铁石。又有《古矿录》记载:《明一统治》称:磁山,在县西南30里,土矿,州名取此。磁山,指南针的故乡。提到司南的一本书是《鬼谷子·谋章第十》:“因此,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之不惑也。战国时期的鬼谷子,生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谷子村。文中记载的鬼谷子活动地点和郑人取玉,也在邯郸文化区。
[img]690359[/img]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指南针:“方家用磁石磨针缝,就可以指南了。” 据史料记载,1074年,沈括前往河北西路(路、行政组织),曾经过磁山(现在邯郸市武安)。
据李栓庆介绍,武安在古代被称为磁州。《辞海》对磁州的解释是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在慈州,唐代改慈为磁。以州西北有磁石山 磁石,州治又以磁石配送中心命名。李栓庆说,这里提到的磁石山就是武安的磁山。
[img]690360' />
经典记载的指南针和经典作者都在以邯郸为中心的燕赵文化区;中国古代指南记录在可考经典范围内 针,都是用天然磁石磨制而成;而且根据先秦典籍记载,只有武安磁山(今河北省邯郸市武安)生产天然磁石。司南只能在春秋战国时期制造,以邯郸为中心 在心燕赵文化区,武安极有可能成为指南针的故乡。根据2000多年前战国末期的《管子》和《吕氏春秋》,中国人发现山上的一块石头具有吸铁的神奇特性。他们称之为慈石。司南的磁性指南特征是中国著名科技史学家王振铎根据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和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写的《论衡》中《司南之勺》的记载,对勺形指南器具进行了研究和修复。将磁石的南极(S极)磨成长柄,放在青铜制成的光滑如镜的底盘上,然后铸上方向性的刻纹。当磁勺停止在底盘上旋转时,勺柄指向正南,勺口指向正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磁性指南仪器,被称为司南。其中,“司”就是“指”。
司南的历史起源?司南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