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勇之战”结束后,为了防止元军再来,幕府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防御体系:调动中国地方(指山阴、山阳)皇室家庭驻扎长门,调动东方皇室家庭驻扎在九州,动员全国“公众”和寺庙家庭;任命北条人民守护九州等重要国家;最后在博多湾沿岸筑起坚固的石块。忽必烈在灭南宋(公元1279年)前后,大肆搜寻,为更大规模的战争做准备。再次派遣他到日本要求朝贡。北条时宗两次斩杀元使,以示继续抵抗的决心。
[img]690554[/img]
洪安四年(公元1281年)忽必烈分兵两路,一路是朝鲜派出的东路军,另一路是中国江南派出的江南军。东路军由忻都、洪茶丘统率蒙古、汉、鲜兵4万人,兵船900艘。范文虎指挥江南军10万人,兵船35000艘。六月中旬,两路军同意在一吱会合。东路军先进发,6月初已进入博多湾,占志贺岛。日本武士草野次郎、河野通有等曾多次乘船主动出击,双方相互伤害。七月初,元两路军汇合,下旬元军主力集结鹰岛。在元军即将全面进攻的前夕——农历7月30日晚,这里又是一场大风,大部分兵船沉没,只有一小部分元军活了下来。于是忽必烈的第二次远征又失败了。
在幕府的领导下,日本军民的顽强抵抗和两次暴风雨对元兵船的袭击无疑是日本胜利的主要因素。至于暴风雨,这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日本旧史书称这种自然现象为“神风”、“八旗宫镐矢西风”、“天野明神出阵”等,显然是无稽之谈。
第二次元日战争的详细过程?最后谁赢了?